作者:[美]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2002年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15时30分,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
本书是关于判断和决策的一些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写了3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 两个自我
两个自我指的是感受当下的经验自我以及记录并作出选择的记忆自我。在冰手实验(1)中,过程忽视和峰结定律(2)的结合会使人们愿意承受没有必要的痛苦,这是记忆自我的选择——更愿意去回忆那些留下更好记忆的体验,尽管这些选择会使自己承受更多的痛苦。一个客观的旁观者在为别人选择时,会更加考虑经验自我的感受,这是在为自己做选择时常常忽略的。
记忆自我是系统2的一部分。系统1产生的过程忽视和峰结定律不一定与系统2的评判标准相符合,我们相信过程是重要的,但记忆却告诉我们过程不重要。人们更偏好享受短暂却强烈的快乐,相对的,却害怕短期、强烈的疼痛,而对于长时间但轻微的疼痛却更容易接受。记忆自我对过程的忽略,对峰终和结局的重要性的夸大,以及对后见之明的怀疑共同作用,歪曲了我们真实的体验。
在对幸福的测试中,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记忆自我)可以反映幸福程度(经验自我),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例如富有可能会提升某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总体来说不能提高经验自我的幸福感,经验自我的幸福感在收入超过一定水平后,就不会再提升了——一个可能的解释为,更高的收入会削弱人们享受生活中小乐趣的能力。
2 理性
在说到理性这个词时,往往是给人通情达理的印象。但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理论家来说,判断某个人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看一个人的信念和偏好是否一致。从这个定义出发,人类就是常常处于“非理性”的模式下。与人类相对应的是经济人,理论上的经济人是理性的,一个理性的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所以应该是自由的。
人类需要帮助才能作出好的决定,且这种帮助可以通过告知或不介入的方式得以实现。
3 两个系统
两个系统指自动的系统1和需要付出努力的系统2。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就是对系统2的看法。系统2会进行判断和选择,但它会认同系统1形成的观点和感觉,或将这些观点和感觉合理化。
我们的想法和行动通常由系统1指导,是当机立断的。系统1的一个优点就是储存在我们联想记忆中丰富而详细的世界,记忆能记录我们一生中习得的技能,因为也会自主产生解决方法来应对不断出现的挑战。在启发式的概念中,启发式的回答并不一定比原来的问题更简单或需要更少的努力,启发式的回答只是更容易想到,更快、更容易被发现。启发式的回答“似乎”是正确的答案,不过有时也错得离谱。避免系统1出错的方法从原则上讲是很简单的:认识到你正处于的认知领域,放缓并要求系统2来加以强化。
摘录
- 系统1易产生直觉和冲动。系统2高速工作时的生理现象:瞳孔放大,心跳加速。
- 心流: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的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
- 抑制自我,控制注意力都会造成“大脑能量”(消耗葡萄糖)的损耗,损耗后再要求系统2良好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 启动效应:系统1有联想效应。身体的动作和身处的环境也有启动效应,如“微笑会让你感到高兴”,“想到年老就会走路变慢”(除非你厌恶它)。
- 系统1带给你快速选择和展开行动的动力,是快速直觉性判断的根源,这种判断十有八九是正确的,但是也有很多直觉性、系统性错误。
- 什么样的信息更易让人信服?总的原则:任何缓解认知紧张的做法都会有所帮助。-信息简洁,易于记忆。
- 思考具有连贯性,一开始的好印象会消解其后不好的印象,反之亦然。
- 群体智慧:几个独立思考(解除错误关联)的平均值可以提高准确率。
- 大数、大样本的结果更准确。
- 可得性启发法:用一个问题替代另一个问题,你希望估测某一范畴的大小或某事件的概率,但你却会想到自己的相关实例的轻松程度。
- 启发式还包括情绪启发式。
- 贝叶斯定理:以相对合理的基础比率对结果的可能性作出判断;质疑你对证据的分析。
- 人更倾向于从因果关系而不是统计信息进行推导。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 经验性直觉:反复训练得来的技能和经验。(一万小时理论)
- 后见之明:根据发生过的事来改变个人的想法会产生深刻的认知错误。
- 使用简单公式,从分散的结果中得出的结果更有价值。
- 对于财富的选择并不是基于金钱价值,而是基于效用价值(加权效用)
- 反面情况比正面情况更具影响力;对没能实现目标的损失业务比想要超过目标的愿望更加强烈。
- 可能性效应会重视概率低的结果,而确定的结果受到的重视程度较小。
- 过多关注、生动的画面、具体的表述以及明确的提醒都是引起过高权衡的原因。没有过高权衡,就会存在忽视。
- 在收益状态下更倾向于规避损失,在损失状态下更倾向于承担风险。这是有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