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估计都喜欢用一句话来形容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穷人家的孩子会捡柴,会放牛,知道煮饭做家务。穷人家的孩子几乎能顶一个成年人,要是这孩子学习又还不错,几乎就能成为乡邻的标榜,要号召像他学习。
向孩子学习的目的当然是鼓励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可穷孩子早当家的背后,有多少现实的无奈又有谁能体会?
也许他今天并不想放学后去放牛,可大人们早早给他规定了任务:放牛就是今天的劳动。他也许想和好朋友玩一会,去朋友家看会小人书,可是不行,牛没放,是要被挨打的。他心里也许想问:为什么一定是我去放牛?
也许他也不想做饭,每次柴火弄得灰头土脸,他只想跳到河水里去泡下澡,可是不行,弟弟妹妹不会做饭,又饿得慌。
也许他更不想去山里捡柴,茂密的树林里阴森森地有些害怕,而且柴火又重,压得肩膀酸痛,可是不行,家里的柴已不多了。
……
我们看到这些穷孩子,搭拉着一双人字拖,脸上挂着汗水,身上的衣服有些不合身,或者大了,又或者小了,总之没有一件让他穿得舒服体贴,他眼里还是有光芒,这种光芒也是在他没有劳作的时候才能发现。
这样的穷孩子在农村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穷孩子对家庭的体贴让人误以为是成熟是懂事,是早当家,但内心更多的是孩子的无能为力,他的肩膀和手臂无法去改变这种现状,只能在这种现状下默默承受默默反抗生命中的不公平,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农村里很多会念书的努力念书,以期通过读书这条自己能掌控的路径来改变自己地命运,若是自己读书没天分或者有天分但现实不允许,那么他们都早早地出门寻找生活,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挣钱养活自己或者弟妹,用自己本该在学校的青春去换取活下去的能力和金钱。
这样的故事细细写来,千言万语也不能述其一。
穷人家的孩子有一些是源于家庭自身的不完整,但更多还是因为做父母的大人的不负责任,他们也许可以改变现状,让孩子的状况变得更好一些,大人们的懒惰、好堵、不思进取让这个家庭仅仅只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阳光照不进来又何谓希望?
孩子们的羡慕是无法掩饰的,对一个好的笔记本,对一套新的校服,对一个好看的玩具,对一份美味的早餐,这些都可以让一个穷孩子的眼睛放光,可是却得不到那只能用自己拙劣的手段去掩饰他的喜欢,所以经常看到穷孩子晚去食堂,不跟好朋友逛街,也不参与朋友圈的讨论,因为自己无力无能去参与,纵然自己有多希望自己有花不完的钱,想去游乐场玩到疯狂,可回到家里看到现状也只能闭口不提,只好谎称自己在学校过得好。
每个孩子生而平等,可世界不能保证每个孩子有一个平等的成长环境,当然这样的环境需要一个个家庭去努力来创造。
所以,我不一样听到别人再用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去夸奖一个眼睛里有光芒和孩子,他的世界不能仅仅有渴望,有忧虑,有负担,更应该在这光芒中折射出希望,满足和奋进,这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成长环境。
但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