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再一遍叙述一下这个佛家禅宗关于“投入”的故事:
有源律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大珠慧海:“用功。”
有源律师:“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饥来吃饭困来眠。”
有源律师:“一切人总如同师父用功否?”
大珠慧海:“不同。”
有源律师:“何故不同?”
大珠慧海:“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吃饭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那就是——禅。
几年以来,对这类事情可以说刻骨铭心。每当家务事缠身烦心,工作琐事小事绊住手脚,我都会告诫自己“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平心静气做好某事”并屡试不爽:那一年为了家庭变故为了亲人四处奔波,走亲访友(对家务事有了足够的了解)理顺思路拜访各行各业的“欠账者”,打官司找证人软软兼施(是的,没有硬,不是错了),还得沟通家庭内部(有in low是否两种)成员照顾妻儿老小亲朋好友,还得照常工作各种业务关系,还得是稳定进行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是必须的……
从那个时候,刻骨铭心地记住了中年人的特殊身份——放眼望去,上有老下有小,周围都是依靠自己的人,没有人可以做自己的依靠。只能是自己活成自己的宝,毋庸讳言,支撑我的,是另一个有点禅的故事——《得道和尚》。
有位香客某一天突然听说和自己面熟的和尚成为了寺庙的方丈,觉得不服,于是乎就去质问求证。
找到得道老僧并问询:“过去和现在的工作“砍柴挑水做饭”不变,你怎会立地“成佛”?”
方丈心平气和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原来多年砍柴挑水做饭,砍柴时想着挑水,挑水时念着做饭,生活一团麻;而现在砍柴时就好好砍柴,挑水时静静地挑水,做饭时投入爱心执着地做好饭……”
……
虽然质问者当时仍是半信半疑不能参透,但是周围很多香客深信不疑豁然开朗,于是纷纷跪拜膜拜并从那时起寺庙香火旺盛经久不衰。当然,故事外还有一人笃信此理,那就是我。
禅宗亦是世间真理,就看你信不信做不做,说到底不也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吗?正如我们的小打卡,不就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吗?正在使人进步的,是自己的不断学习的习惯和去做的执行力。犹豫不决什么?_?一起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