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回家,在厨房做饭,楼下传来一位妈妈的着急的声音:“要单脚啊!一边蹦一下,然后换另一边!”我哑然失笑,不用问,一定在教孩子跳绳呢。
把头探出向窗外望去,冬天的夜来的特别早,外边已经是黑漆漆一片了。在昏黄的街灯下,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在寒风里学习跳绳子,大概是没有掌握技巧,动作笨拙而不协调。
好不容易跳了几下,由于手和脚步的配合不好,马上被绳子绊到了,又要重新来过。站在旁边的妈妈看着很着急,不停的在旁边教导女儿要如何跳,但是效果好像却并不怎么好。
不一会,小姑娘便张着大嘴,哇哇地哭了起来。妈妈在一边赶忙说,"别哭了,别哭了,我又没说你什么,你哭什么呀!"小女孩只是在不停的抽泣,两母女不欢而散的回家了。
在楼上关注事态发展的我,不禁想起和儿子小时候的往事。
那时儿子大概上四年级,由于本身不是很喜欢运动,协调能力也差。但是,他所在的小学要求有跳绳测试,没有办法,只好每天练习。
开始做测试时,每分钟大概跳六十几个。我一看就头懵了,院里的小女生大概每分钟跳一百二以上!我着急呀,心慌呀,考试怎么办呢?于是,开始定计划苦练跳绳。
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诉他动作的要领,需要什么时间抡起绳子,手臂如何摆动,时间如何控制好。但我发现这种讲解简直是对牛弹琴,最后搞得我俩精疲力竭,以失败告终,他的跳绳成绩还是停留在八十上下。
就这样,磕磕绊绊的进入到初中,初一的一年很快过了,我也没有再关注过他的跳绳个数。期末考试中,还有体育成绩测试,本来不忍心看的我,居然被儿子第三名的成绩给震惊了。
为什么小学费劲努力没有办法达到的标准,在没有任何练习的情况下完成了?
我想这归功于他身体的逐渐成长,协调性能力不断地增加,即使没有刻意地练习,也能在自然地状态下慢慢变强。
就像孩子在不到两岁的时候,无法用手指比出胜利的姿势,到了三岁,这基本上是小孩子最喜欢比划的动作。四五岁学习写字,总是把数字6写反,有的字写的过程中出现镜像。这些这些,在当时看似的大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己一一解决了。
所以,当我们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耐心,他会慢慢成长的足够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