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是怎么想的
大学学的是分析化学,曾做过无数次实验。忽然,有一天,一个团队发出这样一个邀请:做一次人生的实验。
人生可以实验吗?
我们生下来,在父母的养育下长大,在各种关系中打磨,没有谁给过自己一个机会,像拍电影一样说,“来,咱们先预演一下!”我们好像一下子就跌进了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不管愿不愿意,也不管准备好了没有,我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出演着自己。除非挂掉,好像没有机会(或许不舍)给自己按个“暂停键”。
人生要不要实验?
没有“暂停键”的人生,过得真的好累。
好像是自己,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好像又不是自己,每一步选择过后都有那么多的纠结和无奈。
如果人生能够“实验”,我是不是在每个选择点上还能看看其他人的选项;
如果人生能够“实验”,我是不是敢于去尝试一下从来不曾试过的道路;
如果人生能够“实验”,我是不是不再那么在乎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那么,干嘛不呢,付出两天的时间和些许金钱,去看看人生还有没有不一样的选择。
二、我接触到了什么
这是一场由Momself组织的关于职场的人生实验,分为课前沟通、封闭实验两部分。
课前沟通是龚老师和我联系,她提前发信息和我确定了联系时间,第二天按时来电。她问我参加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我觉得心里堵了好多话,各种情绪在身体里翻腾,可一下子又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有什么目标,零零散散说了一堆,总结了一两条目标,其间还夹杂着几次剧烈的咳嗽间断了谈话,总之就是职场关系问题处理不好,内心很纠结。 龚老师淡定的跟我说,你可以再梳理一下。我嘴上说好,内心却真是一片茫然,正是因为搞不清到底问题出在哪了,上班总有种不对劲的感觉——想努力又没劲儿,想抽离又不舍,我才来参加这次实验课的啊!
封闭实验定在上海,为期两天,每天分为身体觉知、目标团体课、大螺旋团体课和评估团体课。
1. 启动演讲。
李松蔚老师谈到三个关键词——配合、隐藏选项、体验式学习。当时觉得李老师每句话都讲到我心里去了,但现在想来,却没真的记住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是:
(1) 大系统、小系统。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天南海北地从各地过来,却能准时衔接,安安稳稳地坐这里听他演讲,后来才知道这背后还有一个关于勇气的突发故事。这也激发了我对于社会的感激。在一个小系统里,我受到了困扰,觉得世界灰暗,整日纠缠其中不能自拔,可是我却忽略了,在我沉浸的那个小系统之外,还有满树的繁花、还有不知名的小草、还有蔚蓝的星空,他们也在向我发出链接啊,我却把自己紧紧包裹在情绪里、小系统里,深深地陷入无力感中。
(2)团队。 李老师为了完美演讲咨询丽珠老师,丽珠老师没有像我们通常似的安慰,而是对他说,他不妨留个口子,这样丽珠老师上台时还可以补充一些。当丽珠老师上台时,她快乐地回应李老师演讲非常完美,还真没留下什么口子来补充。这点让我很震动,让我看到了什么叫团队,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包容。
(3)责任。李老师演讲中,反复提到顾问团队、支持团队“授权”给他,让我感到他是感到了团队赋予他的担子和压力,他也是个责任感超强的人,一个靠谱的人。把自己的人生首次实验交给这样的团队,会有一种可以放松身心,尽力一搏的感觉,好棒!
(4)共情。演讲中,我前面一位女生剧烈地咳嗽起来,引起了我一些关注。如果我们有共同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更容易关注到对方。
2.身体觉知。
分为正念和舞动,我选择了舞动。第一堂课,我就喜欢上了海松老师和这种课程体验。刚开始,身体会有点拘谨,表情也比较严肃,和伙伴们也是冷冷地观察,没有目光交流。音乐响起,海松老师让我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自由走动起来,即兴地舒展身体,互相用身体打招呼,慢慢地整个人放松下来、活跃起来。几点触动:
(1)每天要给身体一些快乐。课程中,老师要求大家和着音乐抚摸自己的身体,和身体对话。听着音乐走动,我不自觉地把手放在了腹部和肩颈部,我好像看到她们在为我承担着压力、默默地坚守,却疲劳而伤痛。我抚摸着她们,觉察着她们,也忽然意识到照顾好她们、让她们健康的陪伴着我也是我的职责。我一直在关注着世界,却忘记了关注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我通过吃喝来发泄,通过跑步来发泄,好像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是最好的修行。现在,我好像感受到了身体的渴望——快乐、轻松、平和。健康快乐地生活不应该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出发点吗?我对孩子的期待不就是这样吗,我为什么对自己的身体不关爱不怜惜,让她为我几经手术,疲惫不堪呢?
(2)按着固定套路转圈谁也碰不上。海松老师要求大家随着音乐走动,可大家慢慢变成顺着一个方向转圈圈。海松老师提醒大家只有监狱的犯人才会这样顺着一个方向一成不变地运动,这样转圈的结果是谁也碰不到。是啊,日复一日循着固定且熟悉的路线什么也改变不了,想要改变,或许可以先从路径上跳脱一下。
(3)我是什么样的性格。音乐冥想环节,老师让我们想象自己是一棵树,想象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就想起了《米奇妙妙屋》里的豆荚,它生长得很快,一直向天空延伸,穿过云层……我觉得自己就向这个豆荚一样,在风中、在云中快乐地生长,扭动着藤蔓,叶片在空中舒展,风一吹过,发出银铃一样的声响。看到有些人画出的是根系发达、植入沃土、枝繁叶茂的大树,我当时有一刻有种羞愧感,自己怎么就忽略了这么重要的“根”呢?可是,当羞愧退去的时候,我发现在“当下”,我还是喜欢做一棵尽管扭曲却尽力生长的豆荚,我还是想爬向云层去看一看。既然世界上的生物百样,我就安许自己,坦然做一棵豆荚吧,因为只有这样,我才快乐!
(4)链接来自同频共振。一个解救冻人的游戏中,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况:因为自身也要冒着被冻住的危险,所以当其他伙伴被冻住的时候,我如果刚好在旁边,我会顺便去解救他;但如果是在游戏之前已经和我建立了一些链接的伙伴,我就好像怀着一种使命和冲动,要想各种办法冲到她身边解救她。“同频共振”使链接更紧密,使你在他人心中更重要。
(5)充电扫地机器人。一个两人游戏,一个人类似充电桩不能动,一个人类似扫地机器人闭着眼睛外出游走,感觉没电了就找到充电桩充电。当我是机器人的时候,我开始只敢在附近走动,后来发现我不管从哪个方向回来,都能被伙伴稳稳地接住,就敢于往更远处去探寻,以致最后一次走到了毯子对侧的边缘。当我是充电桩的时候,我看到伙伴一步步往外走,开始有些担心她找不回来,后来发现她走得很自如,还试探着转圈走,好像很享受这个过程,就又非常替她开心。这让我想到,我会经常为一些好朋友和亲人担心,但实际上我如果能够再稍微耐心一点,等一等,他们或许自己会找到方法,而且做得很好。我要意识到焦虑的情绪是我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