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一个人出生,无论贫穷富贵,父母们都会在家大肆蒸煮煎炸,在三朝或满月日宴请各位亲朋好友,以这种最直接最实惠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人光临这人间尘世的美好祝福。
现世如此荒凉,唯有珍馐美馔可以安慰那些刚出生的和在生的人们,主人在美美的祝福声中燃起满室油烟,翻炒出各种山的味道和海的气息,在屋中摆好几张大方桌,铺开大量杯盘碗碟,盛载三牲五鼎以供大家大快朵颐,在纷呈美食中完成一个人的出生仪式,确实不错。
小时候,每有亲戚,添丁进口,暗地里可以高兴好几天,除了美食和红鸡蛋的诱惑,还有便是那弥漫在山村树木花草间的那种浓浓的人间味道以及童年时对美的追逐和粗粝的理解······
宴席后,拿到红鸡蛋,我和玩伴们偷偷地将红鸡蛋沾点水,用手指在蛋壳上摩擦,黏上红色后,涂在对方的嘴唇上,或者抹在自己的指甲上,互相欣赏、打趣,玩够后,找一个地方,敲开蛋壳,然后,慢慢地品尝着那已经被沁得白里透红的蛋白和渗着点绿意的蛋黄,刹那,舌尖上的味蕾悄然绽放,那简直胜过一切人间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后来,慢慢地长大,慢慢地懂得,越是浓烈的气味,越是热烈的情感,消失得也越快,很多美好的背后其实是蕴藏着不为人知的荒诞和悲凉,热闹是一群人的孤单,独处未尝又不是一个人的狂欢。
而一切舌尖上的饕餮,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撑,也只是对自己味蕾地强行入侵或者仅仅是一种程序化的应付。
很久前,和一群领导在市里最豪华的海鲜餐厅吃了顿颇有仪式感的饭,满桌的海味,却没能引起我足够的食欲,吃得反而紧张又漫长。
期间充斥着阿谀、奉承,相互吹捧和无声的交易,每个人都小心翼翼,每个人都藏着心事,大龙虾吃出了爆红的心态,鲍鱼汤里闻到了炫耀的味道,透过雪蛤看到了人性残忍暴虐的一面······
所以,美食之所以美,除了美食本身,更多地还是美食背后赋予的情感和那些一起与你分享美食的人是谁而已,人不对,味也就不对了;人对了,萝卜白菜都使人食欲大振。
大学时,一位师姐说,她对男朋友的要求不高,但必须她和他一起吃饭时,一定觉得舒服。
她还说,如果和一个男孩在一起吃饭都不舒服,男孩一旦成为自己的老公,以后天天要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那简直是一种煎熬······
所以,男女在一起吃顿饭,容易又不容易。
美食家说,“与人分享你的食物,是不应随便为之的亲密行为,请谨慎”。
很多时候,男女愿意继续发展,就会在一起吃很多很多的饭,因为一日三餐,来日方长,要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一个人,一日三餐都不愿意和你分享,幸不幸福,不言而喻。
孔子在《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凡是一个正常的人,都离不开两件事:饮食、男女,即生活和情感。
昨晚,重温了一下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感慨颇多。
电影开始,大街上那泄洪似的人流,是生活的无序,也像打开闸门的情感,突然地被放逐。
父亲的厨房如战场,十八般武器,样样俱全,为了和三个女儿的相聚,他精心地烹制着各种精致的美食,他想用美食来维系一家人的情感,加强家人之间的沟通,但女儿们是不太领情的,满桌的食物,她们只是礼节性地吃着、彼此敷衍着,一顿饭吃得寡淡而无趣。
她们也全然没有顾及父亲的辛劳和内心所需。
后来,屋檐下的四人基本上都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归宿,而吴倩莲饰演的二女儿最早想搬出去,最后,她却独守家中,在父亲的厨房中,尽情挥洒自己心中的最爱——烹制各种美食,她终于在自家的厨房中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处,用美食来慰藉自己那孤独的灵魂,这是一件温暖的事,也是她的归宿。
某一天,和几个同事聊到现在所处城市的各色美食,最后发现,这座城,除了日益消弭的历史和文化,也很难找到一个能够真正承载那怕是一代人记忆的美食了。
城市在不停地打造、开发和重建,城市的味道却在慢慢地消失。
美食很多,欲望更多。
人在变,口味也在变,所谓的美食也只能偶尔刺激一下日益麻木的味蕾。
所以,舌尖上的饕餮,在瞬息万变的今天,只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但是很难留得住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