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钱是我家一切战争的根源
父亲是爷爷家里的大儿子。来自大山,从小到大,他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很上进,一个人来到部队,敢想敢干,吃苦耐劳,流血流汗,终于扎下了根。后来遇到了母亲,母亲生在城市,家境中上,看上了父亲的为人以及踏实肯干,没有考虑太多,他们便结婚了。
来自贫穷的家庭,父亲早已过惯了节俭的生活,儿时贫穷的经历似乎让他对于金钱极度没有安全感,而家境较好的母亲,却更倾向于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从儿时开始,我便习惯了他们因为不同的金钱观而产生的磕绊。钱对于我们家而言从来都是一个敏感的足以挑起战争的话题。
02穷养的孩子骨子里的自卑
小时候,我没有出去旅过游,记得有一次上地理课,老师随机做了测试,“旅过游的同学请举起手”我记得很清楚,全班只有我的手没有举出来,在父亲看来,旅游这种花钱又没有意义的事儿,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为了钱,我离家出走过三次。第一次15岁,因为,妈妈提议假期花500块给我报一个游泳班,减减当时已150斤的体重。爸爸当时就怒了,数落妈妈就会乱花钱,对于游不游泳减不减肥,我倒没有特别的欲望只是看不惯爸数落妈,于是大吵一架,我夺门而逃,那一夜我在街上游荡了一夜,甚至碰见了一个不怀好意问我愿不愿意与他交朋友的陌生男子。
第二次,是18岁,因为想要一辆自行车,又与父亲发生了巨大的冲突,那一次,无处可去,我在一个大学校园里坐了一夜。
第三次,是上大三时,因为想要一台电脑,便提出了要求,于是又是一场战争。
其实,以父亲的收入,这些都是微乎其微的要求,只不过,把钱都存起来账面上的数字更能给他安全感。
03对于父亲的爱,我从未怀疑过,但是时代的烙印铸就的金钱观,父亲难以摆脱,我理解但不会重蹈覆辙
其实现在想来,对于父亲而言,他给予我生命,又抚养我成人,我已知足。我从没否认过父亲爱我,也承认对于我们这个家而言,他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和丈夫。
只是渐渐的长大的我,在别人看来家境优渥,衣食无忧的我在内心深处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自卑感。
多花一分钱,我的心便有一种难以诉说的撕裂感和刺痛感,似乎我的安全感也来自于存钱,而对于花钱我似乎有一种清心寡欲般的超然。月光的朋友羡慕我的克制,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一种常年累月的压抑所形成的骨子里的自卑。
即使工作之后,月收入在我所在的二线城市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时,我依然在逛街时会趋于躲避那些我觉得贵的店铺,对于装饰豪华的酒店或是商场,我连店员的目光都不敢直视。甚至连进去参观的勇气也没有。
我是理解父亲的,一个人从小背负的压力,养成的习惯,打下的烙印会伴随着他的终生,哪怕日后的生活境遇如何的改变,也改变不了最初生活方式在心底留下的那一抹痕迹。就比如父亲,即使后面事业顺利,内心依然对金钱报有极度的不安全感;而母亲却恰恰相反,即使后来为了家庭成为全职主妇,却依然对于高品质的生活在潜意识当中去追求。而我可能在成长的环境中更加趋同于父亲,因而总是自嘲,原来性格真的可以遗传。而每每说这些时,我都会想到欧也妮·葛朗台,最终也成为和他的父亲一样的人。
我从来不会为钱不够花而困扰,因为金钱对我而言也确实只是一种账面上的安全感。但是这背后深深隐藏的确实一种从不奢望,从不奢求,没有欲望的佛系心态。
04富养不是娇生惯养,经济紧张,可以让灵魂丰富
贫穷不可耻,但也不要用穷来拒绝一切孩子的合理要求。因为你可能正因为无知在孩子的心里种下自卑的种子。不能一味的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节衣缩食,但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是带领孩子领略不同的世界,行不起万里路,可以读万卷书啊。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宝宝,回顾自己成长的道路,我想,在对金钱的态度上,要让孩子从小有一个平衡点,既不能像母亲那样,超负荷的去寻求高品质的生活,而不顾后果,更不能像父亲那样,为了来自于金钱的安全感而自觉的规避一切精神层面的享受。
也许,我应该教会孩子必要的节俭,却不能让他因为觉得贫穷而感到自卑,从而不自觉的压抑内心的追求,而我可能需要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去成长。去重新自我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