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63条辨: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汗以后,出现汗出、气喘,而畏寒症状的,但头痛等表症已除的,为热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汤,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
病人得了太阳病,发汗以后,病没完全好,汗出而喘,没有大热,这个时候不可以用桂枝汤,可以用麻杏甘石汤。平常我们在临床上,病人得了太阳证,不管他是桂枝汤证还是麻黄汤证,还是葛要汤证,刚开始病在表,由于各种原因拖延了病情,使之表邪入里化热,热邪伤肺,这个时候用桂枝汤去发汗解表,表证倒是没了,由于病在肺上,于是,病人出现汗出而喘。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桂枝,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来进行调理治疗。
病人星期三得病的,本来只是感冒,星期六才来医,病的表邪已经进入肺了,就是西医讲的滤过性病毒已经进入肺了,结果桂枝汤下去,表证没了,病人开始胸腔有问题,西医就说是病人得了肺炎。
本来是感冒,太阳证来不及治,一发完就会有这个现象。因为病在肺上面,所以病人汗出而喘,病人流汗,肺主皮毛,主表,所以这时候用麻黄,麻黄入肺,可是已经表虚了,不可以再发汗、所以不可能用桂枝。
为什么用石膏?石膏的性非常的寒凉,石膏就是白虎,白色很寒凉的药,中医还有一个观念,就是白色为阳,黑色为阴,石膏虽然是大寒的药,但是,由于它是白色,我们也可以把它定义为阳药,当我们把石膏定义为阳以后,在剂量上,就可以放大一点。
石膏和麻黄碰在一起的时候,麻黄把石膏带到肺,本来有肺炎,就是肺有壮热。石膏能够去热,麻黄和石膏并用,病人不会流汗。但是,可以从小便解掉的,因为痰很多,肺很热,所以加了杏仁去痰。
麻黄,杏仁,石膏这三味药下去,怕麻黄还来不及发散,胃还来不及吸收药,药就到小肠大肠去了,所以加甘草,甘草有两个功能:一是停在胃,让药能停在胃上,直接到肺上面去,二就是为了没消化的食物,所以张仲景常常在感冒药里面加甘草,就是让胃里面还没消化的食物,不好的分解掉,好的留下来。因为甘草可以解百毒的。
麻黄扩张肺管,使肺中之 郁热得以排泄,用石膏消肺中发炎,杏仁下平气喘,甘草缓肺急迫。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简化一下读成麻杏甘石汤,这样字少一点好记一点,这个麻杏甘石汤主要就是由风热袭肺,或者是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肺中的热就会炽盛而伤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口渴,喘逆气急,有的还会出现鼻翼煽动,这时就要马上清泄肺热,只要把热清掉,气就会平和,气喘,口渴都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