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时候?
昨天读了厚厚的一本书,今天醒来却记不起讲了什么内容
花了一学期做知识整理,考试也顺利通过,过了一个暑假回校却发现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
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明明听懂了,指导小伙伴的时候却说不清楚
你觉得很奇怪,明明花了很长时间学习,为什么到头来却记不住,说不出?
接下来文章会探讨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下人脑是如何记忆的:
大脑有两个记忆机制,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和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短时记忆里的信息存储量少(一般是7个信息量),存储时间短,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存储量大,存储时间长。
当我们看到一个信息,它首先进入短时记忆,进行加工处理后进入长时记忆。
当我们回忆的时候,信息又从长时记忆被调取到短时记忆。
看了很多书,过几天却想不出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个是压根没记住,信息只停留在短时记忆的阶段,根本没有进入长时记忆
一个是想不起,在回忆的过程中我们无法从长时记忆中找到他(因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量实在太多了。。。)
科学家提出了几个方法
第一个死记硬背。
(不要笑,这是真的)死记硬背能够增加信息在短时记忆停留的时间,科学研究表明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停留越久,越容易进入长时记忆。
然而我不并推荐这个办法,因为死记硬背的信息记住了你也很难回忆的起来。它就像一个孤立的点在你的大脑中浮沉,你要从信息洪流中找到它无异于大海捞针
反正我现在已经想不起当年死记硬背的英语单词了orz
还有第二个方法,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
刚刚说死记硬背的知识就像是孤立点,为了更好的找到它,我们可以尝试将知识分类编码,就像图书馆一样,当我们知道一本书的索引号时,找起来就会方便很多。
这个“分类编码”的过程就是"联系"的过程
这个信息是什么?
它和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相同处,有什么不同处?
我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比如高中时我们是如何学习“电流”这个概念的?将水流和电流进行类比对吗,水流是已知,电流是未知,但是大脑将他们两个联系起来了。
水流流过水轮机,能使水轮机转动起来,与此类似,电流流过灯丝,能使小灯泡发光。
但是并联电路中总路和支路的电流量是一样的,这区别于水流的总路和支路的水流量
于是我们很快就记住了什么是“电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电流”这个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高中学的知识大学毕业也能很快想起来。
所以“联系”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还有四种做题模式推荐给学生党:
重复练习、检索练习、间隔练习和穿插练习
1.重复练习:适合刚接触一个知识点
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来对新知识有概念,知道他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
课后习题就是这种模式,重复的,大量的做关于一个知识点的题目
2.检索练习:也就是测验和考试啦
很多人都误会了考试的概念,他们认为考试是衡量学习成果的工具,但实际上,考试是帮助你知道“我哪里会,我哪里不会”的帮手。
当你看到一道题目,大脑就开始检索相关知识点,每一次检索都是加深知识神经回路的过程,而且检索的越多次,下次就越容易想起来,研究还表明检索越困难,当你回想起来时记忆越深刻。
如果没有检索到知识点,继续回去看书吧:)
3.间隔练习 隔一段时间练习
我们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是因为知识从短期记忆进入长期记忆需要不断巩固,短时间的集中练习让知识点更多地集中在短期记忆,而间隔练习能够帮助知识进入长期记忆。
4.穿插练习 :一次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他能够帮我们对比出两种知识点的差异性,更好的作区分。
有些知识点实在是太像了。比如数学里的函数问题
下列函数中,属于反比例函数是
a.x(y-1)=1
b.y=1/(x+1)
c.y=1/(x^2)
d.y=1/(3x)
你需要对一次函数、幂函数反比例函数甚至更多其他函数有清晰的概念,知道函数之间的差异点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重复练习帮助我们知道知识点是什么,而穿插练习能帮助我们知道这个知识点不是什么。
这时,我们对这个概念才是真正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