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读书时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每个人心里就有了一个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一段成为我们时常背诵默写的经典段落。陶渊明说的桃花源到底存在与否,并不重要。但他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在那个桃花源里,除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有怡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是一幅富足美满的生活图景,谁看了不向往呢?
但农耕时代早已经过去。现在就算把你领进陶渊明的桃花源里,你也未必能住下去。你想要的WiFi、快递、外卖、空调、暖气,陶渊明那里是没有的。
当很多在城里过得腻烦的人,跑到乡村去寻找桃花源时,他们发现想象和现实是有巨大差异的。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村里,你不能点外卖,收寄快递也不方便,甚至手机信号也没有,想打电话还得爬到山顶……
于是乎,对乡村大失所望的人,又跑到城市上班,继续埋头工作,然后在996之余,幻想一下桃花源,给自己一些安慰。
桃花源在哪里?我也找得好辛苦,我发现根本不存在一个完美的桃花源。
假如你手里有点积蓄,找一个生活成本低廉的乡村,买个院子,租的也行。你要是能安于寂寞,也不搞啥社交,自己种菜养鸡,貌似也能生活得不错。我在网上关注了不少乡村美食博主,他们就是这么生活的,有的还养着猫猫狗狗。我感觉他们这些人,算是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但我只是围观一下,我是过不了这种冷清的生活的。让我一个人住山里,我一天都住不下去。
可如果你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成本就很高,光是房租就很贵,衣食住行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你必须得勤奋工作,才能过稍微充裕的生活。你还得应对那些眼花缭乱的事物,还得学着调整自己的心理,才能保持内心平静。
当你有了一定的积蓄,不用为基本生存发愁,可以悠闲自在感受生活美好时,这算是找到了心理上的桃花源吧。在城市里就不要奢求优美的自然风景了。周末有空去公园转一圈,假装在桃源,也是可以的。
我喜欢在城市生活,我热爱城市的繁华和活力。但我不喜欢周围全部都是钢筋水泥,我觉得窒息。
每次租房子,我都在卫星地图上各种研究,看房子周围的环境。公园附近的房子,是我的首选,这样我可以经常去公园里散步。每次我都能如愿租到自己满意的房子。以后我要是有了钱,我买房子,尽量选择公园附近的。
在北京的时候,我附近有个庆丰公园,我经常去散步。在广州的时候,我经常去附近的晓岗公园散步。现在我住的附近有一条河,我经常去河边散步。在公园里,我认识了许多花草植物,我走了很多路,看了很多云。
我希望规划城市的人们,可以多建点公园,这样人们的生活幸福度会提升。人们需要高楼大厦用来居住办公,但人们也需要花草树木来抚慰心灵。
虽然我买不起房子,但我在租房的时候多留了个心眼。所以我在城市里,也过上了桃源生活。
当生活环境是自己喜欢的,剩下的,就是好好努力,让桃源生活,尽量变得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