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讲到,我回到清华,在一个双创教育平台从事创业教育方面的工作,试图通过帮助他人创业的方式来变相地满足自己屡次创业失败的遗憾。但实际上,即使这个“退一步”的想法,也没那么容易实现呢。
在这个平台上,我所接触的创业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生所创办的,一类是已经毕业的校友所创办的。不难想到,通常在校生所做的创业项目极少有能够成功的,当然,这其中总会有若干凤毛麟角者;而校友所做的项目则成熟度要明显高的多,但要说成功的创业项目的话,依然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极少数。
当然,我们需要先定义一下什么是成功。可能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我看到很多人都是一是否能拿到投资甚或是公司上市作为评判标准,说实话,这个评判标准其实是太高了。而我对成功的创业项目的定义是这样的:
- 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有效的获客渠道,使得项目可以健康地存活下去
- 产品、服务、技术等均十分过硬,在市场上拥有很好的口碑
- 团队有较强的战斗力,使得项目能够快速地发展壮大
看上去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多么高的要求,事实上,这应该也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但真的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其实并不容易。且不要说尚未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或是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就是很多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职场“老鸟”,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也往往很难达到这个标准。那么,就更不要说达到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标准了。
为什么这个看上去并不是很高的要求,却并不容易达到呢?我们来逐条分析一下。
缺少资源、品牌、信任基础
很多项目的商业模式难以建立起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资源。
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客户资源、渠道资源、供给资源等等。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资源都是匮乏的。我曾经在清华x-lab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询问创业者们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我以为得分最高的肯定是“资金”,但结果并非如此,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将“资源”列为第一需求。可见资源对于创业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基本上不可能在创业之初就把所有的资源全部准备到位,而是一边创业一边开拓各种资源。有人曾将创业的过程比喻为:将一堆飞机零件从悬崖顶上抛下,在下落的过程中努力将其拼成一架完整的飞机并安全着陆。这个比喻虽然夸张,但却很形象地让人们体会到创业的风险在哪里。
产品、技术打磨时间成本高
打磨出一款好产品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会很天真地认为,只要技术好,产品就一定好,这是对好产品的一种误解。
产品好不好,用户说了算。但是有个问题,用户是千奇百怪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念和评价标准,你基本上不太可能做出一款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产品的。
有的人可能会抬杠说:那苹果手机是怎么做到的?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问,那我告诉你:首先,即使是苹果,也做不到所有人都满意;其次,很多人对苹果的所谓喜爱,是非理性的,确切的说,是一种盲目崇拜,而能够让那么多人盲目崇拜的东西,你可以想一想有多难做到。
所以,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不要妄图做出一款像苹果手机一样的产品。你只能取悦一小部分用户,即便如此,你仍然需要获得大量的用户反馈,长时间的不断改进,才能占领那一小部分用户的心智模式。不幸的是,很多创业公司还没撑到那个时候就已经死了。
团队规模小,人才匮乏,管理不成熟
初创团队通常规模都很小,因此能做的事情也就很有限,这使得创业公司往往没有办法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完善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只能在社会化分工的很小的一个环节上分一杯羹,这就使得创业公司的议价能力非常有限,很难获得高额回报。同时,由于创业公司实力有限,又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盟。
不仅如此,初创团队通常都是临时组建在一起的,之前缺乏磨合,因此在执行力上就会大打折扣,很多想法一到落地实施层面就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还没有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创业公司由于其特殊性,不能直接照搬大公司的管理方法,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找到最适合自己团队特点的管理模式。
当然,创业可能要面临的问题还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
回到本文开头所说的,由于帮助创业者打造成功的创业项目,已经变成了我的一种心灵寄托,因此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创业项目能够获得成功?创业项目该怎么做才能成功?什么样的人能够创业成功?
最终我发现,问题并不是发生在创业之后,而是发生在创业之前。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
我们知道,很多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工作都是需要持证上岗的,比如会计师、律师、心理咨询师、教师、建筑设计师、医生、司机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工作,虽然不需要持证才能上岗,但也仍然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才能从业的,比如:程序员、美工、销售员、客服、美容技师、装修工等等。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却不需要任何证书和培训即可上岗,那就是:为人父母和创业当老板。
毫不夸张地讲,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再没有什么比养育后代和创办自己的企业更重要的事情了。但恰恰就是这两件最重要的事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情况下,说干就干了!
这难道不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事情吗?
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都是你自己“个人的事情”。但真的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和别人毫无关系吗?当然不是。你不会教育子女,你的孩子将来会混得很差;你不会做企业,那些跟着你混的人也得不到好的发展。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后才慢慢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可能再从容地去进行什么系统性的学习了,只能边干边学。这很容易会产生“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创业者为了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会盲目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向各种各样不同背景的人请教问题,也自然就会收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和建议,而这些观点和建议又往往看上去都很有道理,创业者往往会陷入到更加迷茫困惑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上当受骗。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没有人是一生下来就会创业的,我们就是要在不断的失败中学会创业。这个话绝对是一点没错的,很多成功的创业者也确实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成长起来的。只不过这种通过自然淘汰的方式完成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是一种低效的方式,而且代价也是比较大的,不仅是个人的代价,社会也在付出代价,因为这也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我曾经辅导过一位清华MBA创业者,花费了几十万元请咨询公司做了一套非常专业的品牌设计方案,还买了很多市场研究报告,但最后这些东西一点都没发挥出作用来。
这个案例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创业者“踩坑”的案例,充其量只能算是受了点“皮外伤”,那些让创业者“伤筋动骨”甚至“致残致死”的惨痛案例,也是数不胜数。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被很多人转发的文章,讲的是一位创业者因为不懂风险投资方面的知识,但是因为着急融资,在和VC签对赌协议的时候,没有仔细研究里面的条款,也没有请专业人士来帮他参谋参谋,结果给自己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后来公司倒闭,他本人虽然早已从公司退出,却仍然背上了4000多万的债务。
这样的案例其实是非常多的,我这里就不浪费笔墨了。难怪很多人都会说: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
不过,我是一位特别喜欢反思的人,关于创业到底是不是一定是九死一生的问题,我是做过一番深度的思考的,接下来我就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