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自我管理类的新鲜名词越来越多,给热衷学习的年轻人增加了不少焦虑。总觉得要学的东西怎么越来越多?事实上不是这样,从教科书还在用孔子的话,孟子的话教育我们来看,过去的东西并没有过时。生物进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换句话说说人性在这几千年里变化不大。那我们当代群众焦虑的问题,古代人焦虑过吗?当然。人类的焦虑通常跟存在的状态有关。这些古人早就思索过千万遍,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去看过去的书,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是当代才出现的,都可以从古人的思索中找到答案。
什么?你说现在有微博有朋友圈,古代没有?古代可是有茶馆,有青楼,都是人们交换信息聊天的地方。跟微博微信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圣经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所以,大可不必焦虑于一波又一波出现的新名词。
现在很多人意识到,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是精力管理和刻意练习。那我们来看看,古人有这样做吗?
过去人们说时间管理,现在又说精力管理,本质上都是一个事,换了个新名词而已。无论时间管理,还是精力管理,都是要把时间管起来,让时间发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作用。所谓精力管理是选取你一天中状态最好的时间做重要工作或是学习。古人有没有这样做呢,但凡认真学习过的人,都有这种经验,捕捉到一天中最好状态的时刻,用来学习最想学习的内容。
再来说很流行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指拥有清晰的延展性目标,然后全神贯注不懈练习,有好的教练即时的有益反馈,持续的反思和完善。听起来很神奇,有点不明觉厉的感觉。
但是仔细看看,王国维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不是一个意思?完全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用来吓唬不明觉厉的群众的,任何一个在不断精进自己技艺的路上前行的人,大都会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专注的练习,有教练的咨询教练,没有教练的会和同行切磋交流,比如说丁俊晖小时候,刻意练习的概念还没出现呢,他父母也知道不断帮他找更高阶的台球选手切磋球艺。这些概念本质上大家都经历过,只是不曾把过程用抽象的词汇定义和描述出来。
其实刻意练习这玩意,每个人小时候都是知道的,在没有被教育以前。你观察过孩子的学步过程吗?就是一个典型的刻意练习过程。你可以看到孩子是怎样使劲的站起来,不断从失败的跌倒中挣扎着爬起来,他们无比专注,仿佛除了自己以外的世界不存在,用不着你的指导,他们自己就能从上一次的错误行为中吸取教训,不断的学习,改进自己的步伐。从会站、会走、会跑,他们一次次面临超越现有能力的挑战,他们并没有害怕。后来的退缩,不敢去尝试其实是爱评价的大人们造成的。这是题外话。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有很多东西你原本就会,不是发现了新大陆。
既然事实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还是忍不住一个又一个的刷新鲜词汇?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总忍不住想偷懒找捷径。但是真相只有一个。
就是没有捷径,一定要说有的话,就是下苦功夫,把教科书上出现的那些最厉害的人说的话搞明白,你就超越多数人,距离甩掉焦虑奔向成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