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元宵,又称上元节。由来已久,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但是真正被重视应该是汉朝,主要来源于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到汉武帝时更加确定为重要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观灯习俗为主。它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但是近年来最多的被人提起的可能就是过完元宵才算过完年。春节之后的另一个节日高潮,也可能被称为最后的疯狂。元宵之后,就要彻底远离春节假期,开始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努力中。而今一般都是初七就正式上班了,而元宵也没有假期。所以对于上班族来说,可能只是公司食堂会煮元宵,然后一家人早上,晚上也已元宵为食,寓意团团圆圆。
记忆里关于元宵节的记忆越来越少。主要是两个地方的一些记忆。首先是故乡,小时候在老家长大,初中才开始去县城上学。而每每开学总是正月十六,所以很少在老家吃晚饭,因为基本上正月十五白天就要动身去县城。中饭,甚至早饭就开始吃汤圆。然后就离家开始求学时光。相对于小时候没离家之前可以放烟花,做灯笼,吃元宵,越长大反而越不能够。一直以来,春节以及元宵之前是不放烟花的,只放鞭炮。元宵节才是放烟花最正统的日子。打着灯笼,在元宵节夜晚找一个高点的地方,可以欣赏一场又一场烟花秀。因为求学,上班,不能在家过完正月十五,所以才提前,甚至春节就开始放烟花了。慢慢的元宵放烟花就被弱化了,甚至每每提到就是离家的日子。
不过,虽然离家,到县城看烟花又成了新的选择。走到大街上,或者找一处可以看到县中心的地方,就等着一场又一场五彩斑斓,五光十色的绚烂夜空灯火秀。
思来想去,已经很多年没有在老家过过元宵了。虽然元宵不至于太思乡,毕竟可能春节回家过年,刚刚从家乡出来,刚开始到达进入工作岗位,有的甚至春节从家乡带来的蔬菜,卤味,乡味还没有完全吃完。
在异地,元宵节的活动比家乡来的更多,更丰富,更有节日氛围。一到元宵各种口味的元宵都会被推出来,荤的,素的,甜的,咸的应有尽有,而家乡只有一种口味,甜的,还是黑芝麻糊的。每个卖汤圆的地方都会响起卖汤圆的音乐:
卖汤圆 卖汤圆
小二哥的汤圆
是圆又圆
一碗汤圆满又满
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汤圆汤圆卖汤圆
慢来一步只怕要卖完。
除了音乐,猜灯谜,看花灯,舞狮子,踩高跷也必不可少。在城市中心区,城市广场,图书馆,开放的大型区域都会有各种民俗活动。
又是一年元宵至,疫情影响不知道能不能出门看活动,?不过只要挨过了疫情,来年一定可以再次团团圆圆,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