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两天听罗老师(罗辑思维)说了一个段子,说是早上坐公交车的时候注意到身边的一位男子。他穿着干净得体、简单大方,脸庞上留下了少许岁月的痕迹。他时而静静的看着窗外,忧郁的眼神像是在思考过往的人生;时而双眼微闭靠向座椅让疲倦的身体可以有片刻的歇息。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社会经验判断,这个人肯定是手机没电了呀!
呵呵!最后这一句,算是神转折。不过转念一想很有道理!过去一年我确实不记得什么时候看到过一个人坐在那儿发呆,享受一段休闲的时光,而不是在玩手机。看来手机里的风景远胜于窗外的人头攒动!
二
玩着手机,在机场等候航空公司的班机。抬头,候机厅书店的大屏幕里轮番播映着电商界各位大咖的论谈;低头,书柜上摆放着电商界各位大咖的著作;再低头,就是手机里的各种APP;这是个视觉冲击力和冲击量都很巨大的时代,眼球经济、粉丝经济直接成就了很多依托电商形式而形成的经营形态。
有电商界大咖曾预言:“未来没有电子商务的概念,因为所有业态都将成为电子商务形态”。
我坚信!现实告诉我们这已然不是预言了呀!
登机, 三个半小时的行程中没有免费的餐食和饮料,矿泉水是按需供给。此航空公司的低成本大众化模式,把基本航空运输服务和其它服务进行明确划分,坚持只让旅客购买自己要的服务。
当我被礼貌的告知即使把手机卡卸掉最好也不要开机时,我提出能否提供一本航空刊物或报纸的要求。回复:“本次航班不提供”。呵呵!依然是很礼貌!
我时而静静的看着窗外,弦窗倒映出忧郁的眼神像是在思考过往的人生;时而双眼微闭靠向座椅让疲倦的身体可以有片刻的歇息。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社会经验判断,未来三个小时有可能就这样度过了呀!
三
难道未来两个多小时继续这样发呆?根据对自己多年的了解和判断,我可以时而静静看着弦窗外的云团,也可以时而双眼微闭靠向座椅让疲倦的身体有片刻歇息。但是,歇息过后呢?肯定不会再去捕捉那些个云团直至疲倦。
找点事做,飞速发展的时代犹如这飞的一般,别让自己的节奏无法匹配这个计价器跳表的频次。
看看面前储物袋里的东西,除了呕吐袋还有一个机上购物展示折页。折页的内容分三个板块:一是介绍航空公司服务宗旨的概括性文字;二是线下机上产品分类信息展示;三是线上服务延展性的介绍。
这绝对是一个有预谋的商业推广手段。你看或者不看,只有折页在那里;就像你呕吐或者不呕吐,呕吐袋也在那里一样。看来提供者所提供的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绝对是提供者所需要的呀!
四
空乘服务人员有礼貌、颜值高,与乘客互动过程中有步骤的推出册页中的产品,产品被订购率不高,多以餐食为主。有饿了点餐的乘客;还有不饿又不能看着别人吃而点餐的乘客;再有就是怕委屈孩子,发生咽口水、咬手指行为而点餐的乘客。
看来民以食为天,这是永恒的刚需主题。飞机里、候机厅、动车内、沙滩上;无处不在的骨头、蛋壳、果核、瓜子皮为证。非时不食的人哪里能体会到这份快乐呀!
五
捕捉快乐的消费热点是商家的聪明选择,剩下的就是等待您事毕买单 。手机限制开机且又在云端,任何支付系统都歇菜,只能现金结账。
看着高颜值的空姐和空少一手攥着钞票一手举着产品的场景,画面感强烈!让我如此怀旧的把镜头切换至二十多年前。地点为某火车停靠站,车厢里、车窗外都是提篮的叫卖者,所不同的就是,关系铁的在车厢里叫卖,不太会来事的在车厢外叫卖。这些个生计都是维系这种伴生关系的元素,就像烤肉和凉面的关系一样(新疆人都懂得)。虽然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诸多关系并没有消失,大多数是被自营所取代。
镜头切换回来,时代变了,预包装食品大都有了各种马甲妆扮,篮子换托盘了,大叔大妈改小分头和大美腿了。服务形式的变化随时代背景而改变,实质却是依然呀!
六
看着折页中介绍的线上购买、机上提货服务方式挺好,是我所感兴趣想去了解和学习的东西。原机场免税店的那种提货方式已经便捷到了机上提货,逼格提升的背后是要一个强大的支撑系统。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肯定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围绕其中心构建出若干支撑点,这些支撑点是否有力而坚实是需要运行来检验。就让我这个好事之人来了解一下吧!
拿着宣传折页来到机舱操作间,问询一下线上产品订购流程。
一元:“请问,线上有什么产品”?
空姐:“您可以扫二维码下载阅览”,
一元:“手机不能开机”
空姐:“等飞机降落停稳后您再开机扫码”
一元:“降落后都忙着下飞机,谁会有空扫码关注这个。折页我带回去慢慢看呗!”
空姐:“不好意思!折页不能带走。”
一元:“好吧!假如我定购了某土特产十公斤,是怎样在飞机上交付?”
空姐一脸茫然的看着我,旁边空少及时接话。
空少:“我们的平台正在完善中”
一元:噢!这样呀!“呵呵!我们的平台也正在完善中,所有运行的平台都在完善中。”
空姐、空少:“就是,就是。”
看来一个流程常态化运行能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真的是需要不断的完善呀!
七
回到座位闭目养神,开启自检模式,静思自己需要完善之处。若干时间过去,被旁边那位老者发癔症的呼叫声惊醒,他误以为是在自己家的床上睡觉,醒来后迷迷糊糊看到陌生人和场景非常紧张,坐在旁边的女儿一直在安慰她。
老人第一次坐飞机。起飞时就很紧张,坐在座椅二分之一处,一直保持抓着前座椅靠背的姿势,不说也不动,盯着前排座椅靠背某处,一个小时后才放松一点,像是出定了(也许真是)。我们协助她靠在座椅靠背上,过了一会将靠背放置到舒适的角度她才睡去。
突然间我自问,若是让自己像老人家那样一个多小时一动不动,能做到吗?估计很难做到。我们现在时刻被各种事物占据着,专注一处放空自己反而正在成为一种专门训练才能获得的能力。
我们每时每刻的忙碌像是惯性使然。不进则退,前方更安全,大家努力不掉队且以举旗领跑为己任。当习惯了这种节奏还不停的要去适应提速时,偶有心灵跟不上身体的脚步也都是用“发展太快”来搪塞自己,或者用“无奈”二字去妥协。
佛家有云:“狂心即歇,歇即菩提”,可是共业所使,歇下来谈何容易呀!
丁酉初春乘机有感并记 一元
今日想把这篇随笔发表在简书上 ,是想纪念点什么。什么呢?就是这瞬息万变的世界和一些不谙世事的人们。我们很努力,但是,有些人比我们还努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