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会有情绪,妈妈遇到的事情的时候,也一定是如此的一种心态,只不过是面对的对象不一样,孩子面对的是妈妈,妈妈面对的是自己或者外在环境
不是说妈妈这样做有错,妈妈和孩子是同频同质的。你能够感受到当下自己的无奈,也就能够感受到孩子情绪里那种的无奈。
孩子用歇斯底里表达情绪的时候,妈妈的负面情绪就会立刻被激活,是因为你透过孩子的表达方式,联想到了更坏更不想要的结果。
而孩子表达情绪的那一刻,也是因为他看到了不想要的一面。所以你可以透过自己情绪的分析,更加理解孩子的感受。
总结: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情绪,是因为孩子情绪的激活,那自己的情绪的来源是哪里?深深的挖下去,把自己沉年积累的负能量一一化解,当内心没有负能量的时候,孩子的坏情绪是不会给到自己影响的,而且你还可以帮助化解和舒缓。
情绪是一种能量,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意识到我们聚焦到不要的一面了,情绪来的时候,我们不能去压制,只能让它流通,它能来也能走。
聚焦到不要的一面,越想越糟糕的一面,我们会产生负面情绪,如果聚焦到我们要的一面,越想越爽的一面,我们的情绪就会渐渐的向上移。所以,让情绪流通的方式不是去压制,而是改变我们的思绪。只要我们的想法改变一小步,情绪刻度也会往上移一大步。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那一刻,你可以去关注孩子聚焦什么了,并且帮孩子去舒缓,让他的情绪可度向上移。
而当下,看到孩子有情绪,你也跟着有情绪,甚至比孩子的情绪更甚,也就证明,孩子关注不要的一面时,你也关注到不要的一面,甚至你关注到的比孩子关注到的更糟糕,这样我们不但不能帮孩子缓解情绪,反而会让他的情绪变本加厉。
孩子开心的时候,你开心,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你的情绪依然不为他的不开心所焦虑,稳稳的去面对他,孩子的那份情绪也就得到了缓解。
总结:遇到负面来袭的时候,要及时的觉察和舒缓,聚焦在哪一点由自己决定,而聚焦点决定了你的情绪刻度,当你聚焦在正向的那面,慢慢微调,找到支点一跃而起。
最近孩子有情绪的状况不多,那是因为我关注她少了,不说教了,建议少了,开导她少了,当然遇到要坚持的原则,温和平静的坚持,不迁就,如果因为我的坚持原则和不迁就你有情绪,那需要她自己慢慢消化。
结果,她消化完之后,接受了,并没有我想象的那种更激烈的情绪,在我的改变中,看到孩子日渐放松,随心做她自己,因为我相信她能做好自己,如果暂时还没看到我要的结果,那就耐心的等待,因为我是积极向上的,一直在改变的路上,那她也一定能感受到,并且很快跟上的。
放任:在心里很放心这件事,就算我不抓紧,不干预,不插手,不操作,不控制,任由它自行发展,最后的局面都是我要的那个样子,我放松自己,顺其自然,我就能得到我要的。
放任定律:信念与愿望必须合一,相信自己能得到这个东西。
当一个人很放任时,内心是舒坦,放松,有安全感的,不执著外在世界在一时一地的变化,不在意别人的行为。放任时注意力焦点是放在内在的,外在是多变的,不由我们掌控的,一旦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外在,去控制,一开始就决定了自己无法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