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阅读许又新教授的《心理治疗基础》第五章,并结合实际理解
昨天见到小张的爸妈,老两囗满面春风,说是在旅行社办了年卡,刚外出游玩回来,我竞不知有年卡这事,脸红。提到孩子,他俩更是合不拢嘴,从他们的话中得知,儿子在北京大学毕业后继续读了研究生,前年分到了北京某研究所,今年6月份已结婚,他的妻子他的太太是比他高一级的北大学姐,祖籍福建,父母在福建做买卖。
在北京买婚房对小张来说是这个不小的压力,他岳父母出了个大头作为女儿的嫁妆,他的父母出了小头。小张,相貌平平,家庭条件一般,他的太太,江南美女,家境富裕,婚礼上有人问新娘,嫁给小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答曰:嫁给山东小伙图个心里踏实。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也是有目的的。人的行为总是体现着某种目的,即使行为人对目的没有觉察到,或者不承认。
行为的目的是各式各样的。许又新教授在《心理治疗基础》一书中第五章写到:
行为的目的是各式各样的,区别外目的和内目的很有必要,商人做买卖,目的是赚钱。
儿童跑跑跳跳,目的在于活动本身给它以快乐和满足,前者叫外目的,后者叫内目的。
很多行为即有外目的,也有内目的,外目的太强烈时内目的可能消失。
比如,有一次我去某地参加心理考试,那里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考试是我强烈的外目的,沿途的风景对我来说一点兴趣也没有,考试完当天我就返回了,去匆匆,回匆匆
到现在提这事儿,我都因为没有好好的逛逛感到后悔。
反过来,如果内目的太强烈时,外目的也可能消失。有些赌徒不计较输赢,只求赌得“过瘾”,便是一个例子。
当然,也有内外目的兼有的行为,就个人行为的发展历程而言,总是一个目的出现在先,一个目的出现在后,先有内目的,后又为目的,也就是目的的手段化。例如,幼年打球只是为了好玩,这是内目的,长大后进了国家队,打球成了为国争光的手段,赢球成了外目的,胜败关系国家荣誉,这个外目的太强烈了,内目的往往消失,球员们可以完全体验不到打球的乐趣,反而感到十分紧张,如果打败了,更可能只是感到苦恼和沮丧,反过来,如果先有外目的,后有内目的,这是手段目的化。
如果我们读书只是为了避免惩罚和得到奖赏,为了考试而获取高分,而夸耀于人,为了将来谋求一份好工作,为了名利和地位,那么读书就只是一种手段,如果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因知识的增长对人生的体会和自我境界的提高而感到满意和愉快,读书这一手段也就目的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