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学生们在大声地背诵白居易的《卖炭翁》……
忽然兴起了写点“白居易”探轶的念头,其实源于前段时间听郦波老师讲白居易的《夜雨》时,就对那个繁华的大唐,愧丽的大唐气象,华硕的大唐诗歌,对那个遥远的时代,对那个被称为诗魔的白居易,产生了多多少少的兴趣,奈何,那段日子,俗世纷繁,终未成形。
今日,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樊笼里,终归,“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借此情缘,一束情怀,终可以舒缓……
其一
他的生平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它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祖籍山西太原,后随家人迁往洛阳,临终前,他遗嘱“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满之侧”,想永远与洛阳山水为伴。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埋在龙门东山琵琶峰上,此墓园,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千年过去啦,仍似乎在默默的数说着曾经的故事。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二
他的爱情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
白居易终其一生,爱着一个女孩儿,那个女孩子叫“湘灵”,两家人比邻而居,从小青梅竹马,朝夕不离,白居易此其大四岁,男孩儿帅气多才,女孩儿温柔美丽,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的美好年华,两人便开始了秘密的初恋。
谁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谁又说: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生死相许。
世界,偏偏有棒打鸳鸯的人,白居易的母亲嫌弃“湘灵”家庭条件不好,和自己家不能“门当户对",活生生的拆散了这一对相爱的男女,并逼着儿子,发毒誓,不允许他们见面,并实时严防死守,最终逼迫儿子离开家乡(古代的家长怎么都这样啊,陆游和唐婉,焦仲卿和刘兰芝皆是有一个这样的婆婆,被迫分离,结局凄凉)
湘灵,为了等他,为了曾经的约定,为了曾经的挚约,一辈子没有结婚……
后来白居易高中进士,曾多次苦苦地请求母亲,求娶“湘灵”,哪怕是一名“侍妾”,但白母以死相逼,在那个当“孝子"的年代,终旧相爱的两个人,"无日不瞻望,无夕不思量"只得:此情可待成追忆啦……
白居易在27岁时,终归奉母之命,娶官家之女,无爱情,常留宿于勾栏妓院中(当然也不只白一个人,唐代人都好狎妓),后半生,狎妓,养妓,喝酒,与诗友,琴侣一起游乐,在诗酒女人中麻醉自已,特有名的诗云: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因为白养着两个叫“樊素和小蛮"的歌妓,并对白芳心一片……
后来湘灵家道中落,流落他乡,晚年白居易曾多次寻找,有一次在江边偶然遇上,梦抬头,他乡似梦,梦里是我日夜思念的那个她,四目相对,泪眼婆娑,但,终归,他不是曾经的他,湘灵也不再是曾经的湘灵……
他终究负了她,她理解,但,终不可,也不能,回到过去了,前面有两条路,我只能,看着你的背影,慢慢的,慢慢的,消失在,那条没有我路的尽头………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让我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其三
他的仕途
白居易少有成华,青年得志,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时,也为仕途写过“求助诗”有名的如有名的故事“顾况戏白居易"
说白居易年轻时去长安游学,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见当时颇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的名字叫白居易,就开玩笑说:长安城里东西很贵,居住下来可不容易啊。后来看着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时,(顾况)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住在这里又有什么难的呢!我之前说的话只是开玩笑罢了。”
但纵观其一生,为官为人还是不错的。敢于坚持原则,敢于仗义执言,虽说也曾经被贬到江州任“司马”但也不见其抱怨之声,他不是官迷和权欲狂,同情和关注老百姓的疾苦,尽自己所能发挥余热,最有名的就是在杭卅的修“白堤”当时曾照福了一方百姓,虽然比不上"苏堤春晓"有名,
现在我们去西湖还有一处遗存为“西湖白堤”,位于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俗称“白沙堤”,长约一公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几千年过去啦,人们能记住你,值了。
其四
他的诗
他是感性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他又是哲思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他是痴情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他又是释然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是童真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他又是悲鸣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他是奢侈靡烂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他又是自责与反思的: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利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思至愧,近日不能忘
一曲琵琶行,他是听众里面流泪最多的
一首夜雨,流不完的浊泪,道不尽的相思
矛盾与挣扎,理想与现实,孤独与狂傲,是与非,能与不能,左与右,时时在纠葛着他,推动着他,只能在一首首的诗里,宣泄,放纵,挣扎,并求得解脱。
人在职场,心在天山……
他的诗,更多的是人性百态,因为从他的诗里,你能看到我的影子,我能看到你的狼狈与不易……
所以
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可能更接地气,处处皆是,甚至在当时和现在的日本,他的声望已经完全超过了李白和杜甫,被日本学者尊称为“诗仙”(好恶不同,看来要取代李白啊)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是对白居易极其诗歌非常高的评价。
只是斯人已逝,虽说,远芳又一季,侵着古道,但这古道上,已没有“送王孙”的你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依稀中,
仿佛又看到,白居易深切注视"卖炭翁"的眼晴……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赞赏鼓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