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一个人是强者还是弱者,就去看三个临界点,这是传统教育里面从来不教的,所以很多人花了一辈子时间,都跨越不了其中一个。
第一个临界点:混淆
混淆什么呢?就是混淆事实和观点。强者只讲事实,弱者只讲观点。
比如今天天气很热,“热死我了”--这就是观点,是一种情绪。但如果换一种说法,“今天38度,比上个礼拜都要热”--虽然里面也有你的判断,但讲的主要就是事实,因为“38度”是一个事实。明白这两者的区别,你就会发现,观点这个东西,你可以有你的观点,我可以有我的观点。
你可以认为38度是很热的天,我认为还可以啊,因为我从火炉重庆来的,我觉得42度才叫热。所以你在观点上去争论,就会发现永远没有结果,争论不到一个底。
所以强者就很喜欢从事实出发,用数据说话,很少用“我觉得”、“怎么样”、“我感觉怎么样”。但是越底层的人,就越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感觉。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当我们要谈论事实,谈论数据的时候,你要做几个动作:第一,你至少要收集一下数据和事实;第二个动作,你至少要将所收集的内容做分析;然后第三,你可能才产生自己的观点。但前两步是非常累的,所以大部分人,真的就是懒。所以他跳过前两步,直接跟你讲自己的观点,这不简单吗?
如果你看一个人有没有潜力,能不能做大事,就判断这个点:他有没有经常混淆事实和观点?
第二个临界点:犯错
强者对犯错是上瘾的,但是弱者对于犯错这件事,非常恐惧。
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从小的教育体系当中:如果你犯错,就叫失败;你犯错,就等于没价值,其实这个观点非常害人。
所以我们身边的那些弱者,为什么做不成事?他老在盘算,希望接下来做的哪件事情都能一帆风顺,但凡预测到未来可能有风险,未来可能有困难,好,那他就暂时不弄了,然后就学习啊,犹豫啊,拖啊,躲啊,最后一辈子过去,一事无成。
但强者呢,因为比较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他们从不会陷入这样的情境。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有投资界乔布斯之称的瑞达里欧,写过一本书叫《原则》,书中有句话:所有事情在成功之前,必将面临失败。是“必将“,不是什么大概率、小概率,而是100%。
所以你看强者,他根本就不去在意怎么避开失败,他知道一定会面临失败;他在意的是,如果我不小心进了失败这个坑,我怎么用快的速度能够爬起来?怎么从这个坑,这个教训当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
所以强者比弱者到底厉害在哪?
第一,他明知事情就是失败的,但还敢勇敢开始;第二,他知道他必定会掉坑,他比的是,我掉进坑里能不能比你更快的爬出来;第三,掉进坑里后,能不能用更快的速度总结复盘。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前段时间听到的认知,特别有意思,分享给大家:什么叫专家?专家不是指他有多专业,而是指--他已经把这个行业里的坑,全部都踩完了。
第三个临界点:视角
简单说,就是你看待一个问题,能不能有终局思维。举个例子,大家知道这两年短视频、直播都很火,所以大量的创业者和年轻人都涌入这个赛道,都要开始做视频,因为做了视频才会有流量,才能做生意。赚钱嘛,没问题。但你有没有发现,100个人当中,真正能够做成功的可能就一两个。99%的人可能都在问一个问题:做视频,我的内容定位应该是什么呢?他问这个问题,就证明他根本没有从目标开始,去思考问题。
真正厉害的博主,在开始一条视频之前,已经能回答你几个问题:第一,这条视频我是拍给谁看的?比如拍给职场人看的;
第二,那么我希望对职场人,讲一段什么样的话?比如他希望讲明白的一个观点,叫“靠人不如靠己好”;
第三,讲完这句话之后,我希望他们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比如我在短视频里,会跟大家讲明白,你需要在现在还在工作的时候,就尽可能积累面向未来的技能;
第四,他怎么积累面向未来的技能呢?跟我这个博主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看,属于这条视频的定位,和变现路径,是不是在他拍之前就讲的明明白白?
这就叫终局思维。
所以,为什么这些大咖,出视频的速度是很快的?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工作效率比你高多少,是因为想明白了目标,所以他在过程中就不纠结,非常坚定而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人和人之间,哪有那么大的差距?大的差距,都是来自于这三个临界点:混淆、犯错、视角。想明白这些差距还没有用,最关键的是知行合一,你要把你明白的道理一件件做出来,才会慢慢变成一个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