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昔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反观自己,好象没什么进步,是不是挺惭愧的?好象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想求进步,越着急,越着急,越焦虑,越焦虑,会引来更大更多的焦虑。
当焦虑汇聚成巨大的阴影,人会不断地逼迫自己,反省现在的生活、学习、工作,到底哪里不对劲儿?到底哪里懈怠了?难道是努力的姿势不对?是不是自己选的根本不是最优路径?是不是现在自己就是在一个大坑里呢?行动上的拖延,会产生负疚感,会令人对自我质疑,会产生更大的不确定感。这就象一个恶性循环。
这半年来,这种对成长的焦虑几乎如影随形。如果有三天没看书,有三天没写字,整个人就不好了,那个叫反省的按钮自动开启。我相信这样的成长焦虑,不只是我一个人有。尤其在这样各类课程,各种社群满天飞的时下,那些想求进步的人,哪个不是同时加入几个社群,报名学习几个课程,生活学习连轴转呢。生怕被落下,生怕哪些书早被别人看了,而自己却还不知道是什么书。
这种焦虑我也有,但我的焦虑不是在于拼命追赶学多少课程,而是在于怕自己会变得渐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怕自己不能做到居安思危,和看不到可能存在的危险。这是另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无力。我们因对未来的好奇心,所以一直督促自己要折腾,要不安分,却又因这种不确定性而生产出更多的不安感。看似好象一个无解的题。
不管你如何努力,总能看到做得比你还要好的人。如果总是和外界比,你可能永无法消除这种焦虑感。最终,我们只能和自己比,只能捺住这颗心,让它不要总是那么火热,让它学会享受宁静。只有心静下来,才能理清楚这团乱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论我们如何急切地想要超越目前的环境,该用时间来沉淀的东西,只能拿时间来煲。比如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比如要承认自己不是超人,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可能最终一件也做不好。
这二年来,我渐渐学会做减法,各方面的减。减少与朋友交际的成本,减少在许多事情上做选择的成本,减少对不必要事情纠结的成本,学习做一个极简的人。生活简单,心灵也简单,就是想把主要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如果最终连自己最在意的,也没有做好的话,产生自我怀疑是必然的。
我们总是一边前进,一边挣扎,一边反思这样做是不是最好的选择?还有没有其它更合适的方法。因为急切地想变强大,变强壮,想让自己成长得更快一些。文章写到这里,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只有一句话,就是行动。
只有行动,不间断地行动,一直行动,才能缓解我们的焦虑,至少缓解我的焦虑。面对焦虑,只有呐喊还不行,还得动起来,哪里着急,就想在哪里还能做点什么,哪怕只有一点点,立马去做。
马上行动,才是对抗成长焦虑的一剂良药。想要什么,或者对自己不满意,可以暂时的不爽快,但更应该告诉自己,只给自己短暂的时间来叽叽歪歪。
对自己不满意,对现状不满意,立刻开干,干了再说。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