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孩子的“孩子王”的前半生(说说我的个头)
吕律著
我身高一米五几。具体五几呢?测量经常有误差,有时是一米五九,有时是一米五六,一米五八。跟我测身高时穿不穿鞋有关。在不同的登记单上。成年后,就一直这样高。我1993年,十七岁到北京上大学,军训排队排最后一个,就因为我这小矮个啊。看来,上大学后我应该还长了几厘米。
对于一个女生来说我这个成年后的个头也还可以了。但是比较遗憾,我还脑袋大,这样就更显个矮。但我挺高兴的。天塌了,有高个顶着,很多人和我讲话,都得低头顺眼。
但是也挺遗憾。据说人的身高和收入有关系。就说颜值身高在职场很重要。所以我个矮挣得不多,能不能这么理解。
为什么矮呢?成年后,有上网条件后,我就很关注论坛的婴幼儿板块。虽然我没孩子,也根本不想生孩子 。但我想知道各位父母亲都是怎么养育孩子的。小孩子小时候都吃什么,喝什么。不同的年代有什么不同。
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我就是那个年代——上世纪70年代末典型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代表。我出生在1976年,那是大事灾难频发的一年。我出生没多久,就住在了地震棚里。而且,我母亲从我出生后就奶水不足。据我父母遗憾地说,我是喝了不少羊奶长大的。那时,在西北西海固贫困地区,牛都是稀罕物,更不用说牛奶了。羊倒是挺多,所以羊奶是奶水不足的母亲们为孩子补充营养的途径。于是,在那时,我父亲,在我出生后,每天凌晨起床,骑自行车几十里路,去给我买羊奶。有一次我父亲在买完奶骑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奶瓶摔了,羊奶流了一地。想到嗷嗷待哺的我没饭吃,我父亲难过得哭了。这都是我父母亲告诉我的。我听了真是很难过。
生活的艰辛,和时代紧密相扣。我就这么半饥半饱地长大了。而我母亲在生我之前,一直都很少有肉吃,更不用说奶了。在我出生前,我姥姥经常省下半个月一个月的肉票定量,给我母亲送上半斤肉,补充些营养,注意:那时的肉蛋奶面油都是凭票供应的,商品的短缺造成了这种定量供应。
而我妹妹,是1977年出生的,出生后,因为我父母亲实在无力同时照顾两个婴幼儿,于是把我妹妹送到我江苏老家,让奶奶照顾了一阵。我奶奶早在1988年就已去世,80多岁高龄,在自家的床上无疾而终,算是喜丧。我奶奶天足,吃苦耐劳,辛苦照看大了四个子女和孙子女辈。怀念奶奶,也祝我尚健在的姥姥姥爷健康长寿。
生活是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好起来的。从那时起,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好转,我父母亲的收入也相应增加,因为在西北西海固工作,还有高原补贴,所以工资不算低。随之相应的,家里饭桌上的肉蛋菜也丰富了起来。我和我妹妹都能吃饱饭了。
一句话,要珍惜吃得饱饭的年代。吃饱饭真的没多少年。我的个头就是时代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