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时候人文课堂组织江南游,有小伙伴聊到学区房的话题,说现在上海的学区房价格都太高了。花大价钱买一套几乎都没法住人的房子,就是为了一个上学的名额,之后还得花钱租一套能住人的房子,实在是太折腾。
谢老师就总结说:人的恐惧和焦虑是可以值很多钱的。学区房就是利用人们恐惧的心理营造出来的一个概念:没有学区房 = 上不了好学校 = 接受不到好的教育 = 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 孩子以后的人生难以成功。所以学区房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家长内心的焦虑问题。家长可以为了内心的焦虑付多少钱,从学区房的房价上就能反应出来。
现代社会的消费市场,很多也是靠制造焦虑感撑起来的:减肥产品告诉你胖子是没有前途的,化妆产品告诉你女人要永葆青春才能生存,知识付费产品告诉你同龄人都年薪百万了你还不赶紧来学,各类保健类产品更是大肆宣扬某种身理现象的危害(事实上有可能只是正常的身理现象)、吓得你赶紧买下最新的产品。
如果没有这么多焦虑,也就没有这么多人愿意掏腰包消费了,商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可怎么都卖掉呢?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断舍离”能够兴起的一个推力吧。
只是有些东西,我们可以不用太多的思考,就能分辨出来这不是自己需要的;但还有一些东西,比如学区房,比如稳定的工作,甚至是婚姻,就很难轻易分辨出背后到底是自己真正需要、还是内心的焦虑在驱使。
正如谢老师所说,焦虑是可以值很多很多钱的。我们也许无法完全摆脱焦虑的影响,但在做决定之前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做决定。
「30天写作挑战」:Day 1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