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接孩子时,和徐国航的姥姥聊了几句,说徐国航暑假后就该上小学了,因为疫情原因,不知道孩子能不能跟上。除了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以外,姥姥还担心孩子上厕所,说在幼儿园知道老师都定时带孩子一起上厕所,到小学老师不知道提醒不提醒,还说徐国航从不在幼儿园拉便便,因为在家要脱光衣服,否则拉不出来,有时候放学都憋的不行,言语之间充满对孩子上小学的忧虑。之前听同事也说过一次,孩子在学校一般不拉便便,因为在家的习惯就是要把裤子全部脱掉,才上厕所,当时没有想自己班里的孩子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这次和徐国航姥姥聊过之后,我对我们班里孩子如厕情况仔细观察了几天,发现一天中只有两三个孩子有说要拉便便,到前面要卫生纸的,其他都没有在幼儿园上厕所。
于是,我在班里由谈话活动开始了一节如厕主题教育活动,谈话内容比如:你今天大便了吗?在哪里拉大便的?你习惯在哪里?有没有憋大便回家再拉的习惯?等问题进行谈话活动。起初,孩子们不好意思回答,后来有人慢慢开始说,我今天早上在家里拉的大便,有人说在幼儿园,有人说放学时在幼儿园旁边等,我问:谁从来都没有在幼儿园拉过便便?有十几个孩子举手,没想到这么多,我问这几个孩子,那你在幼儿园想上厕所怎么办?孩子回答,忍一会就可以了,有人说在幼儿园拉大便会害怕,有人说其他小朋友看着拉不出来,有人说怕拉到便池上,还有人说在幼儿园拉大便腿很酸,也有孩子选择不回答。我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原因。当孩子有经验的说,憋一会就不想拉了,我开始反思,已经大班的孩子,在拉便便的问题上,还选择憋着。而我也很惊讶会有这么多孩子,这么多原因。于是,我们又一起讨论:想拉便便时憋着好不好,那像刚才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孩子们首先肯定想拉便便不能憋着,可以在家也可以在幼儿园,主要是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如果有影响排便的不良习惯,要慢慢改一改。
这件事也说明,虽然我们定时带孩子上厕所,也告诉孩子不要憋着,但有的孩子已经习惯了在家养成的如厕习惯,还有幼儿园的厕所环境毕竟和家里不一样,所以适应能力弱一点的孩子就很不方便。
我告诉孩子们,上厕所是生理需求,挑地方上厕所,不是一个好习惯。假如到商场,景区,医院等公共场所,要先看厕所在哪里,想上厕所一定要及时拉便便。也告诉孩子们,到小学后,只有每节课的课间可以上厕所,上课时间不允许离开教室;一般是多个年级或多个班级公用一个厕所;人多没有老师看护,也要注意有序如厕。同时,我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绘本给孩子们讲,如《上厕所》《我会便便》《火车上的厕所》等。一起阅读过这些绘本后,孩子们知道很多地方的厕所都不一样,但无论如何,都要及时上厕所。希望这次谈话活动,和如厕主题教育活动,能为孩子们顺利上小学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