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段杨澜和郑强教授的对话。感受颇深。
郑强教授这样说:
生孩子的要hold住,不管老师怎么批评孩子调皮,不要批评孩子调皮,只批评行为是不是违了规。
换一种说法,“调皮”就是标签,贴上标签对孩子改正错误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使孩子缠着这个标签成长。
会让孩子认为:“哦,我在家人眼中就是这个样子的。”
陷入了父母对自己看法的坏情绪中,而不是集中在对不好行为的改正之中。
记得我家哥哥小时候专注力确实很差,坐不住,让老师很头疼。虽然我也很着急,但是因为经常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
我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说他专注力差,一般都是提醒他“坐坐好,小手放在桌上,或者大腿上(老师教的)”。
但是心里清楚这是孩子需要提高的方面,和老师经常沟通上课的状态。
在家陪他做练习。每次都说“今天很很认真,专注,太帅了。”
总之都是一些肯定的语言,渐渐的孩子的习惯就变好了。
而如果犯了错误,切记用“你怎么总是抢,怎么那么讨厌”而是更具体“昨天你没有经过同意,今天又没经过同意,我们拿别人东西应该怎么样?”
渐渐的这个“抢”的频率也变少了。
其实为什么孩子不好管,就是因为很多父母不学习,或者学了尝试一次两次没效果就放弃了,或者学了又不做,按照自己原有的认知给了一个可能改变的结果,那孩子肯定也是好不了的。
切身体会到,现在得教育,父母不学习,孩子的差距会两极分化,未来的日子会更难。
其实教授也好,专家也罢,他们说的都是经验,是理论,但真实有效的前提是把经验理论用到实际的实践中去验证修改在验证。
一定会尝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