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是一个综合体,它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所以英语学科之主要功能,即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与交际意识。从信息角度来说,语言本身就是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双方传递信息的过程。真实的信息传递一定存在信息差距的,要达到双方理解,就需要不断沟通,不断填补信息差距。如果在平时生活及语言交流过程中,没有信息差即information ga那么信息的传递就没有了意义。
我们的教学过程,尤其是英语学科的教学,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不断传递信息的过程,如果我们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没有较好地运用信息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眼便能看出答案,教师设计的任务,学生不用进行一定强度的脑力劳动,便能得出结果,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是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当然最终影响的就是我们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我们始终应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那我们就必须注意语言的意义与内容。如果老师上课节奏缓慢,所传递的信息都是已知内容,没有信息差存在,学生必然会感到乏味,也容易分散注意力。衡量信息的多少和传递的效果,主要看信息本身的价值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有用的信息在于信息内容新,一方或双方都不清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才具有获取信息的意义,才能使学生产生获取信息的欲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一节把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一定是一节成功的课。所以,我们一定得在信息差方面下功夫。
比如我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短文的理解,我们应该少设计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设计一些深层次的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力的问题,然后让他们pair work 或group work,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也会有极大的兴趣投入活动之中,当然收获也会不少。
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遵循信息差。少让学生做枯燥的重复的练习,多一点创意。比如学到pollution这一章节,我们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分组,分别赋予他们不同角度,如water 、air 、litter 、soil等各组,让他们充分讨论,分别说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然后让组与组之间展开辩论。这样,学生们对污染的问题就会学得更加透彻与实际了。
要能吸引学生,我们切记应有一定的信息量,有新的内容产生,学生注意力、兴趣点就会在获取信息的内容上,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在大量吸引的基础上就能有更多更好地输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始终处于交流信息的状态中,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课后作业效果也会更好。
对待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坚持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运用。希望信息差之理念,定得贯穿每一节课之始终,方能不负学生之成长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