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与周文王的溪边垂钓世人皆知,但是我知道姜子牙这个名字却是小时候看的《故事会》给我留下的印象。
姜子牙年轻时就是一个普通人,三四十岁干什么干都干不好。他的老婆马氏天天在他耳边唠叨:“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给你可倒好,什么都吃不上。每天就知道看那几本破书,看书能看出黄金来?赶紧出去挣点钱去!”
姜子牙想说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一想老婆是个没文化的家庭妇女,理解不了这么深奥的道理也就作罢。自己身为一个男人,每天待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便想着干点啥。看见别人做小买卖,于是他便担了两袋子面去卖。
可怜他一介书生,脸皮薄,去到外面张不开嘴,迈不开步,也不敢吆喝,只是挑着面走,别人只以为他是匆匆赶路的。好不容易到了没人的地方,张开嘴喊了一句:“卖面嘞!”这一喊不要紧,自己先脸红到了脖子根儿。
恰巧有一个年轻人经过,便停下来让他给称上二斤面。他喜出望外,手忙脚乱,一个手拿秤,一个手舀面。谁知这时天公不作美,刮过一阵风,把他手里的面刮他一身,他顿时变成一个面人。等风过去再一看,买面的人早已无影无踪,自己狼狈不堪。
马氏恨铁不成钢地嘟囔着:“你个没出息的,卖个面也卖不成,能干成个啥?”
姜子牙试过很多行当,都不顺利,马氏的不满和埋怨也日渐增多,最后提出要离开,古代是没有离婚这么一说的。姜子牙说:“我以后是会有施展才能的一天,你还是不要走吧。”马氏冷笑着说:“那一天我是等不到了。”于是摔下门离他而去。
姜子牙穷困潦倒但读书不倦,可惜一肚子才华无人知晓,其中的心酸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他听说周文王贤德,便去附近的渭河边钓鱼。他用的鱼钩是直的,连小孩子都知道只有弯钩鱼才会咬钩,且离水面很远一段距离,人们都笑他“这样怎么能钓到鱼?真是个傻老头!”他充耳不闻,只管每天去河边垂钓。
岁月蹉跎到了七十岁。有一天,姜子牙正在钓鱼,路边过来一辆马车,里躺着一个年轻的书生,家人哭哭啼啼地说他要去赶考,突然就昏迷不醒,好几个郎中都说他没救了。姜子牙看了看,淡淡地说:“回去吧,没事的,三天之必好。”家人们都不信,赶着马车走了。
过了几天,这个书生前来谢恩,说他果真回去之后不久就好了。他的父亲在当时辅佐周文王,他想要拜姜子牙为师,姜子牙拒绝了。
一个中午,有两个骑马之人来到江边饮马洗脸,姜子牙观察其中一个人的面相发黑,对他说:“你面相不太吉利,有大病,这两天赶紧回去治,超出一周就会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那人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一钓鱼的穷老头胡说八道,我岂能信你?”骑着马狂笑而去。谁知回去不到一周,果然暴病而死。原来这个人患的是我们现在说的脑溢血,姜子牙看出他的脸色发黑,走路有点打趔趄,这是脑溢血患病的前兆。
姜子牙饱读诗书,各种门类都有了解,在平时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百姓看来,就有点未卜先知的味道了。他的这些事迹传得越来越远,周文王有所耳闻,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个钓鱼的老头放在心上。
周文王这天要出去狩猎,照例来了一次占卜。2000年前,人们的认知有限,很多自然界的事情他们都认为是有天神在操控,所以每次出门之前都要做占卜,这对他们来说是做决定的主要依据。占卜上说:今天你出去猎到的不是熊,不是豹,而是一个能辅佐你完成大事业的人才。
周文王大喜,满心期待地出去狩猎,来到了姜子牙钓鱼的江边。两人聊起天来,周文王才发现这个钓鱼老头不一般,虽然天天在钓鱼,但是对天下的事情无所不晓,心中怀着雄才大略,深感敬佩,便请姜子牙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姜子牙:“你打算怎么请我回城?”
周文王:“您说了算,骑马、坐车都行!”
姜子牙:“我要乘你坐的车回去。”
众人一听,好大的口气!
姜子牙:“还得请你为我拉车。”
众人一听这更不像话了,坐大王的车就算了,还让大王给他拉车?想什么呢?可周文王求贤若渴,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周文王毕竟是一国之君,没干过苦力,费力拉了一阵就气喘吁吁,休息一会继续拉车。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回头对姜子牙说:“我实在没有力气了。”
姜子牙说:“你知道你拉我走了多少步么?”
周文王:“不知道。”心想,我累得跟三孙子似的,还顾得上数我走了多少步?
姜子牙:“一共走了800步,我能保证你的朝代能统治800年。”
周文王一听,还要继续拉车,被姜子牙拦住,“天机不可泄露,这会再拉就晚了。”
这就有了后来的姜子牙辅佐周文王成就一番大业。
且说姜子牙成事以后,他的老婆马氏又回来找他。姜子牙让她打了一盆水,马氏连忙打了一盆水来。
姜子牙:“把水泼地上。”马氏照做。
姜子牙:“把水再收回到盆里来。如果收回来,你就回来。”马氏知道覆水难收,便羞愧而去。
姜子牙七十岁终于等到了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