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张母女对话的截图:女儿在考博或者读博的路上遇到瓶颈,心力不足,母亲想要安慰女儿,她说相信女儿会克服苦难挫折,勇往直前,女儿很反感,怼到母亲无言。
看到这个对话,我没有感觉到母亲对女儿实质性的安慰和鼓励,相反她是给了女儿很多压力的。
所以父母说的相信是真的相信吗?还是只是他们想让你达成某个目标的一种手段呢?什么是真的相信?
如果本人不相信自己,父母说相信你,孩子一定会觉得父母虚伪,他们并没有真正看见孩子,说相信只是一种敷衍或者自我感动,认为自己在关心孩子。
真的相信是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体,他有能力跨过一条条沟一道道坎,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专家,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最好,在那个当下他能做的是什么,即使当她成长后回过头来看,那时候做出的决定和行动不是最好的,但是她也知道那是那个时候她能做出的最好抉择!
或许父母的人生经验比孩子的多,但是如果父母不让孩子去经历去体验,他永远没法懂父母说的那些道理,失去了自驱力,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也失去了探索的欲望,那就等于生命的枯萎,如果用生命力的枯萎去换取孩子懂事听话,划算吗?旺盛的生命力是多么宝贵啊!
如果孩子处在逆境里面,父母怎样做才能帮到孩子呢?
允许很重要!
允许孩子处在一个低落的情绪里,客观看到他就是在那样一个环境里,他还没有摆脱坏环境或者坏情绪的能力,不必急于把他“捞出来”。给他时间让他自己找到出口,这个时候孩子如果不问,你就不说,等待就好了。等待他找你帮忙或者等他自己找到出口走出困境,这时候不做比瞎做好得多。
然后是真的要关心这个人,全心全意跟ta在一起,放下所有外界的烦扰担忧,只是享受跟她在一起,可以欣赏,但不带批判,如其所是的接受他和他待在一起,认真倾听他在说什么,他表达背后所带着的情绪是什么,担忧,恐惧,压力,无助,委屈以及他在对待挫折时所做出的努力,都需要被你看见,看见即疗愈……
最后放下你的期待,他的人生让他做主,你只要真的相信他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搞好,过出他自己想要的样子是他的人生课题,你也不要去定义什么是好的人生,每个人心中好的一生标准都不同,既然是别人的人生,那应该让别人去定义,让他拿回主动权,你退出来站在你的位置上,他才能有力量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