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管是置身其中的人们,还是吃瓜群众,都对事件一致指责,颇有"立波有难,八方点赞"之势.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大家这么同仇敌忾呢?
且说本地有间婚纱店,年前在微信平台发布了一则转发集赞免费拍照的消息,说只要交四百元预约金,拍完照片后退还,有效期达三年之久.我的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则消息,又听说那间婚纱店是连锁店,装潢高端大气上档次,拍出来的相片肯定美过冰冰,胜过P图,那叫一漂亮.她动心了。
于是她兴冲冲的去婚纱店交了钱,却没拍到照片,对方告知,要拍照的人太多了,需要预约。我的朋友没多想(就算想了,想破脑袋也不知道人家是骗钱的),预约好时间就走了。等到预定的时间,我的朋友又一次兴冲冲去到婚纱店,却发现人去楼空,店里一片狼藉,店外的人们群情激愤~都被骗了!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论语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孔子说,做人不讲信用,这样是不可以的。就像车没有横梁,根本走不了。
信,是孔老夫子一直倡导的品德。信,也应该是我们现代社会和谐存在的基础,只不过现代的信,可以以契约做保障,而古代的信,是以人格做背书,而以人格做背书,在西方社会,也被称为契约精神。
如此看来,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就开始倡导的契约精神,为什么今天反而在国人中缺失了呢?
02
想起几年前,有个同学向我借钱,不多,区区三百块。当时说好一个月之后发了工资就还我。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提都没提还钱的事。看她的朋友圈,各种晒,衣服、鞋子、包包、去高档餐厅吃饭……我心想,也许是忘记还钱了?于是,在一次微信聊天中,我含蓄提起钱的事,她发过来一个撇嘴的表情,说,有钱就还你。又过了三个月,还是只字未提。于是,再次厚着脸皮跟她含蓄提起,这次不回应了,再问,人家把我拉黑了。后来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大家一说起她,都不约而同的摇头,原来,她几乎跟每个同学都借过钱,而且一概欠着不还,现在,见了同学们就躲。
相信很多人都借过钱给别人。对于按时还钱的人,你们是不是觉得他讲信用,守信誉,心里给他一个好评?对于赖账不还的人,你们是不是在心里给他打个叉,再给他一个差评,而且还要告诉大家提醒这个人?如此看来,不守信用的那位同学,是她的损失大,还是我们的损失大呢?
03
小的时候,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的妻子去赶集,他的儿子也想去,于是一边哭一边跟着母亲。母亲哄儿子说:“等我回来了,杀猪给你吃。”等曾子的妻子回来后,曾子把猪绑起来,打算宰了。他妻子拦住他,说:“我只是哄哄孩子罢了。”曾子说:“不能这样哄骗孩子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凡事都跟着父母学,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这样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怎样骗人。虽然你做为母亲一时哄住了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这样,你以后也无法教育好孩子。”曾子于是把猪杀了,做成菜给孩子吃。
曾子深知,哪怕是对一个小孩子,也要言出必行,做人应当言而有信。
说了这么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想,无需太多的论证了,大家都知道一言九鼎的说法,也知道很多守信的成语: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自己许诺过的事情,就是累吐血了也要完成。这个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只是,要不要信守,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了。
以前的车,没有輗軏走不了,现在的车,没有车轮也走不了,人没有信用,也行不了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