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教育的主要组织模式,孩子们在班级里学习、生活、成长,和老师和同学朝夕相处。“班级”应该是一个有助于培养合格公民的“公共生活场域”。这一定位可以满足学生民主、自治的班级生活需求,并对学生进行民主能力的启蒙。[1]“学生从家庭走进班级,其实是从一个私人生活场域进入一个公共生活场域。作为公共生活场域的班级恰好为学生成为“公民”提供了践行的土壤。”[2]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应该给“公共生活场域”里的学生提供哪些践行的土壤?为培养社会公民做准备呢?本学期,我尝试进行了班级岗位设置改革,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为班级建设出力的机会。
一、班级学生现状
步入二年级,孩子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都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个体之间的自我控制能力、表现力、学习力均存在较大差异,有一部分同学自律性很强,不仅能够管好自己,还能提醒别人;有一部分同学自律性差,课堂40分钟都不能专心听讲,喜欢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我发现这部分表现较好的同学也是班级的得力干将,帮着整理图书、收发作业、扫地拖地……总之样样都很能干,可是有一部分同学除了完成卫生值日的工作外,班级里的其它事务似乎与他并没有多大关系。如何改变这一不良现状呢?如何调动每一个同学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呢?如何实现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小主人的良好氛围呢?
二、班级岗位改革
1.班级岗位我来设
“目前的班级管理岗位,如班长、中队委员、课代表、值日生等,仅指向于满足班级日产管理的需要。在“公共生活”视域下,我们就会超越管理思维,将因岗设人转变为因人设岗,赋予每个班级成员岗位,如班级护绿员、节能员、时事播报员等。更作为学生在履职时与他人的沟通、协调、合作中体验诸如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公正、诚信、友善、敬业等道德的价值的重要载体。”[3]
为了改变传统的为班级服务的是一部分人的不良局势,本学期我尝试进行了班级岗位改革。
3月6日,开学第二天,我们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根据班级需要设定岗位名称,然后一起商量定好人数。
岗位设定好了,就是认岗环节。用抓阄的方式上台认岗,说明自己希望认领的岗位,以及简单说说我会如何做。(有一部分同学只能说明自己想要认领什么岗位,不能顺畅表达会如何做,我努力引导让他们说明白说清楚,尽管如此,有些小朋友还是只能说明想要认领的岗位)
孩子们兴趣高涨更多的是新鲜,有些岗位很多人都想,但是不能满足每一个人。有些后面上来的同学面临自己心意的岗位已经被人认领。因此有一大部分同学的岗位其实并不是很心仪的。
2.一周实践效果
我根据同学们的认岗打印了表格,并在全班面前宣读,再次强调岗位职责。两天下来,发现学生之间差异性非常大。有些很负责任,有些三分钟热度,有些根本不当一回事。责任心特别强的有周易轩,每天早上来就开始擦窗户。王若妍到校以后就开始擦书包柜。项灵叶和何紫涵每天放学后都留下来排桌子椅子,以致每一天我们教室的桌子摆放都与上学期有了较大改观,很整齐。
3月20日下午的大扫除工作,我就说了一句“根据自己的岗位认领,分头行动”孩子们就开始干活了,并且半小时左右就全部搞定。而在以前,我都是要花至少五六分钟一样一样布置打扫任务。这次大扫除,效率大大提高。
3.岗位改革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班级岗位进行了改革,原则上是人人都有事可做,我也将表格打印出来贴在了公告栏上。可是效果并不太好,有好多同学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认领的是什么岗位,只有那么五六个同学每天都尽心尽责。我反复分析后,认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评价机制没有跟上,主要是我的口头评价与反馈,缺乏系统与集体参与评价,缺少成为的评价奖励方法。
二是包干区五位负责人,教室五位负责人人数过多,导致责任分散。本想一天一个,这样更换过于频繁,不利于落实,急需调整。
三是有一部分责任人还是事不关己,一定要值周班长或老师提醒才会去做事。
四是没有岗前培训,年龄等因素,有些孩子虽然自己认领了岗位,但是还是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三、班级岗位创新
3月28日晚,我在李家成教授的朋友圈看到了一张图片,分享的是"新基础"合作学校厦门市二实小班级岗位墙,我很受启发,随即保存了下来。想着这样的岗位建设很有借鉴性,何不将它运用到我们班的"岗位责任制中"破解我们班岗位制所面临的窘境?
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我就利用早读的时间跟孩子们谈了我的困惑,分享了这张图片,在大家的共同意愿下,我们对班级"岗位责任制"进行了调整。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我们重新给原先的岗位命名,都取了好听有趣的名称,一个个兴致高涨,瞬间感觉岗位都变得更吸引人了。对部分不合理的岗位分工进行了调整,如包干区和教室的责任人从最先的5人变成1人…
我们又根据学校下发的"班级日考核记录册"设定了新的岗位,路队员、餐管员、晨检员、学习小助手、安全员,对全班同学每天的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的记录。
当问及给我的班主任和语文数学教学岗位取个名字时,大家脑洞大开,取的岗位名称让人哭笑不得:做事总管、学习管理员、班级大美女、班级皇后、学习生活大管家、班级妈妈、班级之母……
四、班级岗位建设
1.岗位墙的布置
讨论结束后,我们随即成立了布置小组,孩子们分工合作,着手准备布置班级岗位墙。中午,我和含含去学校总务处领了8张很大张的白纸和一些卡纸。下午放学后,布置小组的同学和我一起在破旧的墙上贴上白纸,裁切岗位名称横条,所有的名称都是雨思写的,她的字最好看了。第二天中午吃完饭后,很多女同学都拿着水彩笔来描红,让岗位名称看着更加清楚一些。我们又制作了红色的花边,灿在我的指导下第一次使用小刀割卡纸,她就割得很熟练很平整。韬韬一直帮我们贴双面胶,这个课堂上经做小动作的男孩子,贴双面胶的时候动作又快贴得又平整。贴上花边以后,我们的岗位墙看起来更加美观了。下午的美术课,孩子们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个人名片,贴在了岗位墙上。
就这样,利用了一个下午放学和一个中午的时间,我们的岗位墙就布置好了。
2.岗位墙的魅力
班级岗位墙布置好后,放学了,我经常看到有同学拉着家长的手来到岗位墙前,指着名片告诉家人自己是负责什么的,满脸的喜悦。
五、班级岗位建设实施成效
1.孩子们的表现
每天早上走进教室,看到后面的书包柜都是干干净净的,书包柜小管家已经把它擦干净。在以前,我是让一个男同学做的,三天两头需要我亲自提醒,书包柜上经常是满满的灰尘;早读前,我们的晨检员就在检查同学们的指甲是否修建平整,学习小助手在清点各小组的作业。每天放学后,桌椅小管家总是自觉留下来检查每一张抽屉,摆好每一张桌子和椅子,在以前,放学后教室里看上去总是乱糟糟的,如今每一天放学后,教室里的桌椅都摆得整整齐齐。我发现越来越多优秀的负责人,每一天都自觉主动地做好自己认领的岗位,做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责任心强的同学越来越多了。
2.评价机制
每一样活动的开展,制度的执行都需要与之相对的评价机制,我问同学们,岗位责任分工好了,那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呢?有同学说,每一天把自己的岗位认认真真做好就可以了。
那么谁来评价呢?有同学说班主任,有同学说组长来,有同学说自己评价。最后经过商量,我们一致认为由自己评价是最方便的,每天做好了,就给自己在名单上画一个五角星。
这时候有人提出了问题,如果有同学乱画怎么办?孩子的提问的能力让我惊喜,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如何避免呢?只能靠每一个同学的认真、自觉。
什么时候评一次呢?一周还是一个月?班上孩子无一例外选择了一周一次。
经过几经波折,我们班的岗位改革终于告一段落,走上正轨。希望班级“人人有岗位,人人负责人”这一岗位改革带给每一个孩子发展与成长,通过岗位服务培养责任心、在服务中体验快乐,学会合作与沟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发展中逐步实现存在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2][3]张鲁川.高中走班制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中国班主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