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期间,去郑州参加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学习,我是空杯而去,满载而归,此刻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妈妈,当你感觉对家庭教育无能为力之时,就勇敢的选择退后吧!把方向盘交给爸爸,虔诚的接受爸爸的引领。
退后不是放弃撒手不管,而是在背后默默的关注,智慧的配合,家庭教育不是任何一方的事情,夫妻双方要密切配合,相互的成全。切忌退后的妈妈心不甘情不愿,还要不时的指手画脚,如果那样的话,爸爸岂不成了傀儡了吗,哪有傀儡能够生发出无穷的智慧……
居老师说爸爸是天生的教育家,女人退后,把跑道让出来。让男人的光辉照耀大地,女人不要像乌云一样遮挡太阳的光芒。这些话如雷贯耳,让人醍醐灌顶,我也在悄悄的反思自己,你真正做到退后了吗?
昨天晚上已经11点多了,老公让我看一篇悠然老师的文章:大讲堂过后,家长是否跑偏?我大致浏览了一遍,感觉悠然老师说的挺好的,文章说有些家长对大爱无疆的理念,没有做到深入的领会,看到“原则面前绝不妥协”,回到家就贸然的对孩子进行立规矩、施惩戒,结果导致孩子猛烈地反抗,这严重的违反了“情感面前毫不含糊”的理念。当时感觉这真是一篇好文,分析的很透彻,提醒的很及时,总结得很到位。很遗憾的是我没有细想老公让我看这篇文章的用意, 在我反思的不彻底的情况下就回屋睡觉了。
今天早上,当我看到老公醒来,我就跟老公商量说,咱俩商量商量怎么样跟孩子交流吧!看老公的表情,我没有看到“同意”二字,相反是一种不耐烦,我除了感到惊诧,更多的是不理解:咱俩未雨绸缪,你为什么不支持赞同?我迷茫地望着老公,问他的想法是什么?老公没有回答我,反而问我,昨天晚上的那篇文章你看了吗?文章是怎么说的?不要贸然的回到家就谈原则谈规矩,现在就跟他谈这些,太早了,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你单方面的谈他能接受吗?先慢慢的把我们这几天看到的听到的情况,给他渗透一些,先让他的思想有一个触动,让他从别人的故事中警醒,听别人的故事,他没有那么多的抗拒,慢慢的再谈他的情况,到那个时候,也许谈起来更容易,接受起来更轻松,在没有大的冲突的情况下,也许谈一次就会成功。
也许最理解孩子的是老公,跟他走,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