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130)
130、我们了解人性的悖论吗?
我们在意的是人有没有人性,因为人性相对于兽性,人性是善的,兽性是恶的,人性是美好的,兽性是丑恶的。我们力求保持的人性是什么?人性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人性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人性是统一的还是矛盾的?我们都处在人性之中,我们了解人性吗?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人性?
人性是人的行为依据和行为特征,人为什么有人性?是我们需要人性的存在。当我们立下生存竞争的规则,我们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竞争的度怎么把握?竞争的节制和底线在哪里?如果我们人与人之间只有竞争的分裂,没有弥合和修复行吗?那人类只能在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中趋于灭绝。人性其实就是竞争的弥合和修复的措施,人性建立起人与人竞争的底线。正是有了人性,才建立起人们的合作关系及本质上的联结关系,人性相通,人性是人类生存联盟的纽带,人性是人与人保持相同相通的终极渠道。因此,必须要有人性,人类才能合作并保持着默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正因为有共同的人性,我们才能创造出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因为有了人性的保证,我们才建立起庞大复杂的人类社会。因为有了人性的联系,我们才保持着彼此的情感与相应的心理。可以说,没有人性的存在,就没有文明智慧的人类,也没有如此富有感情色彩的世界,人性是人类存在必不可少的行为依据。
当然,人性并非只体现善与爱,并非只体现体恤与同情,并非只体现相同与美好。人性表达着对峙与仇恨、恶毒与残忍、自私与贪婪……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人性为什么有恶?那首先是生存竞争的必需。竞争必生恶意、竞争必生仇恨、竞争必然残酷。人性恶是应生存法则所逼而生,人不恶何以在竞争中压倒对手而取胜?人不恶何以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取得生存的权利?人不恶何以保持自我生命独立完整的存在?人不恶何以取得必不可少的生存利益?恶是人的生存本能,恶是人根据生存竞争逻辑做出的必然行为。生命的自私本性往往体现为恶,所以人们说,人之初,性本恶。整个西方世界的宗教、教育及社会管理、法律根据都由人性本恶而来。可以说,人性恶是有理由的,而且,人性必恶。
人性之善是对人性之恶的弥补,如果没有善爱只有仇恨,人间的竞争秩序早已崩溃,人与人无法在竞争之下相处。所以,这需要人一边恶一边善,一边竞争一边合作,一边对峙一边亲密,一边相互攻击一边相互联合,一边你死我活一边相亲相爱……这种本质性的矛盾并不是人无奈而为,这是生存竞争逻辑产生的必然状态。人类只有一边相恨一边相爱,生存才能得以继续,人性只有一半是恶一半是善,人性才得以存在。这种善与恶的对峙与互补就构成人类既矛盾又复杂的人生。人性的悖论因此产生,人是越恶越好还是越善越好?恶伤人害己,恶使人的行为难以为继,恶使人并不能生存下去。因为人必须依赖于他人才能生存,恶的排他性质与人的求存目的相悖离,恶的本质上是反生存的。但善就好吗?善违背生存竞争法则,善的本质性意义与竞争生存相反,善使得生命独立性存在不能成立,善与生命个体的自私原则不符,善消解生命的竞争性,与生命独自求存目的相悖。所以,只有恶不行,只有善也不行,人性只能表达为,越恶越善,越善越恶,恶到善止,善至恶终。人要活着,不得不恶,人要活下去,又不得不善,人为难于善恶相悖的人性,人该怎么办?
善恶两性同存是人性的必然,这种矛盾性质的存在将人从本质上撕裂。人活着,是在比恶还是在比善?该为恶还是为善?是恶为基础还是善为基础?最要命的问题是:恶是什么目的?善又是什么目的?如果恶的目的是生存,善的目的也是生存,是恶容易达到目的还是善容易达到目的?或者是善恶都不是达到目的的最好途径,矛盾的人性本身就不利于生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善恶两种方法,让我们在两种相悖离的方法中吃苦受难。我们为什么要拥有这样悖反的人性?我们有这样的人性是利于生存还是反动于生存?
人是智慧的也是理性的,我们的人性是智慧和理性的吗?当善与恶一直在对峙、一直在斗争、一直在制造着灾祸与苦难,我们在期待着什么?我们在期待着善永远消灭恶,我们在期待着生存竞争的结束,问题是,生存竞争能结束吗?既然生存竞争不能结束,我们人性的悖反能结束吗?(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