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喜欢强调工作年限,认为工作年限越长的人阅历越丰富能力越强越有价值,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前阵子很多大厂在清理中年人,因为他们觉得一些中年人不能给企业带来与其工资相符的价值。现在很多职业招聘也开始在年龄上面加以限制,中年职场人仿佛一下子成了不受欢迎的群体。种种社会现象都在透露着一个反经验论的讯息:评价你价值的是你的能力而非你的工作年限,而能力与工作年限不成正比。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同一个岗位工作那么多年,能力却不能增长呢?这和你天天做饭也不能成为烹饪大师是一个道理。我们从零开始学习一门技能时,也许能够很快的掌握并使用。但是当我们开始使用这个技能后,当我们达到一定水平便不会再有进步。因为我们后面对这个技能的使用都是在天真练习而非有目的的练习。比如学车,刚开始学车你会去驾校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驾驶的基本技能。当拿到驾照后,你会在市区开车练习。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多,慢慢的你掌握了各种市区开车停车的技巧,你每天继续开车上下班其实是在重复你已经会的东西,这样你便不可能再有所进步,当然你也不能因为每天都在开车变成职业赛车手。
不断重复已经会的东西便是一种天真练习。那么什么是有目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是一种有别于天真练习的练习方法。它需要你走出你的舒适区,订立一个明确可衡量的目标,再根据目标制定计划,专注地执行计划并检测你是否进步,而后根据反馈不断进行修正。有目的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不断突破职场瓶颈,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卓越人才。
如何去进行有目的地练习呢?
1. 突破舒适区,制定新目标。针对自己想要突破的领域,根据现在的水平,订立一个有具体期限的明确的可衡量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需要超出你现在的能力。
2.制定执行计划。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请教他人技能提升方法,而后根据目标和方法制定执行计划。
3.执行与监测。执行计划并不断的监测自己是否有所进步,寻找进步与没有进步的原因,总结方法并修正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在执行时遇到障碍,请不要退缩或者蛮干。我们应该尝试更多的方法帮助我们越过障碍。
比如我们想要提升长跑能力。如果你当前的水平是1小时跑8公里,你可以制定一个目标,即在一个月内,将你的长跑水平提升至1小时10公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需要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与训练方法。你根据训练方法制定一个跑步计划比如是每天早上跑步10公里。你执行这个计划并每天记录跑10公里用多少时间。第一周你发现你跑10公里的用时缩短了10分钟,这是一个正向反馈说明你的训练方法有效,你会继续坚持每天跑10公里。
有目的的练习是我在《刻意练习》里面看到的一个方法。当看到这个方法时,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自己之所以在很多方面无法变得更优秀是因为练习的方法不对。就拿我的英语水平来说吧。我的英语不错,小学是英语课代表,高中拿过英语竞赛省二等奖,大学时候轻松过了四六级。后来我没有成为优秀的翻译,我甚至连不带字幕的看完一场外文电影都做不到,虽然因为工作我依旧在用英语写邮件或偶尔与人交流。我的英语水平好像永远停留在了大学时期的水平,再也无法突破。正是因为我不会有目的的练习所以我的英语水平才会一直停滞不前。
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在某些领域具有卓越成就的优秀人才,而不是空有多年工作经验而毫无建树的职场中年人。如果我们不想被时代淘汰,如果我们想要突破职场瓶颈走上职业巅峰,我们需要使用有目的的练习去不断捶打我们的专业技能。刻意练习帮助你从平凡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