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前两天有位家长跟芮叮吐槽,说在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宝宝总是抢他的书,每次刚开始讲,宝宝的小手就这里抓一下,那里扣一点,每次绘本都不能看完,所以特意来问芮叮,说我的孩子才一岁多,是不是年龄还太小了,不适合读绘本啊。
在这里告诉各位家长,当然不是!
孩子抢书,代表他对书感兴趣,抢书也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个很普遍的行为。
如果孩子抢书,那就让他抢吧,只要不是漠不关心,那你家宝贝就可以继续阅读绘本。
这是很正常的一个阶段性行为,因为此时的宝宝还分不清这是书还是玩具,他抢书,说明他想要主动做点什么,各位家长做好引导就行。
日本绘本大师、《古利和古拉》的作者中川李枝子在给一岁半的侄女阅读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她的侄女拿来了一册绘本,中川李枝子给她读了不到两行,这孩子就啪嗒合上书,再去拿来一本新的,读不到半句,啪嗒,又去换一本,于是这位绘本大师读出来的句子就成了:
有一天,小兔米菲说
今天是贝特的生日
可爱的双胞胎女孩
首先,从山坡上滑下来
听上去是不是让人忍俊不禁?最后这个可爱的小侄女打开了一册绘本封面后的空白页,中川李枝子说:“啊呀,什么都没有。”这让小女孩异常开心,随后她就找来很多很多书的这一页空白,让她来反复说出这一句“啊呀,什么都没有。”
中川李枝子子在讲述这个片段的时候,恰恰就是在告诉很多爸爸妈妈们,有的孩子在听故事时,可能会打断,会插入些其他的内容,让我们感觉烦恼。但只要我们忍耐一下,多等待一下,跟随孩子的节奏来。这些孩子是会慢慢喜欢上绘本的,也总有一天能够从头到尾听爸爸妈妈讲绘本。
那么,孩子多大可以开始给他读绘本呢?
其实0岁的宝宝,就可以开始绘本阅读了。
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0-3岁的婴幼儿,80%的脑细胞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多读书,向大脑频繁输入各种图片和语言信息,宝宝自然就更聪明,也能更好地对外表达。在0-3岁的阶段进行亲子阅读,可以让宝宝:
丰富语言
培养想象力
提高专注力
提高审美能力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品质
但是最重要的是让宝宝感到阅读是快乐的事情,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为将来自主阅读打基础,同时加深亲子感情。要记住,亲子阅读的核心是通过阅读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让宝宝在快乐的高质量陪伴中成长。
一岁不到的宝宝并不是那么老实的,而孩子到了1岁多,会走路以后,会更加好动。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无须要求1岁的宝宝有多少专注时间。我们想要做的,只是让宝宝对书产生兴趣而已。
大多数家长会在宝宝3-4岁时开始进行阅读启蒙,但很多人却反映宝宝对看书几乎没有兴趣,只喜欢盯着电视和手机屏幕看动画片、卡通图案。
其实1岁以下的宝宝对书已经可以产生初步的兴趣和理解力,而大宝宝往往已经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懂得反抗甚至有叛逆心理。
在宝宝0岁时就开始亲子阅读,是让宝宝尽早接受阅读的好方法。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么早开始读书,也不要焦虑。因为最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阅读。阅读从几岁开始都不嫌太晚,只不过从0岁开始是最容易的而已。
还有一位家长也提出问题,说自己女儿已经6岁了,每天都会陪着她一起阅读绘本,但她每次看完一本,还要继续看一本,每天产生大量的阅读量,所以家长问了,这样真的有阅读效果吗?对孩子是否有益呢?
那这位家长就要看自己孩子的情况了,她是不是疲惫,是不是累了,是不是在囫囵吞枣,有没有消化吸收……你可以慢慢观察,有自己的体会,与她恰当的交流,但不必过多干涉。甚至在有的时候,比如说你感觉到她在父母面前急于表现,或是在挣扎于困扰着自己的某个成长节点,家长也可以根据情况看破不说破(必要时再提供帮助)。
成长需要一些留白,阅读需要时间来消化,节奏由读书的那个孩子自己来把握。
阅读的力量,有时就像是微风吹过一片湖,感觉风走远了,湖面才起涟漪。而也许家长最高的陪伴形式是观察和看到,但不轻易打扰。
这么说或者太抽象,也许需要一些理论背书。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有两点影响深远:一,有教无类;二,因材施教。
对于我们普通家长来说,就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空间,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自我发现和探索;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就像一粒种子,(在大约的规律下)有自己的生长节奏。
而我们家长正是最有机会了解和尊重这种节奏的人。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理解∶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因势利导、量身定制。
在法国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教育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代表作《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孩子》中,她写道:
我们习惯上说「孩子」,但这种抽象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这个概念是错误的,它毫无意义。「所有孩子」的说法很危险,它囊括了一切。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我们说到孩子的时候,我们其实说的是「一个孩子」、「某个孩子」,而不是「所有孩子」。即,在参照整体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我们也要认识到个体间的差异性,而家庭教育是最适合了解、认识和尊重这种差异性的。
回到之前的问题∶「孩子绘本的阅读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1、首先家长就需要看到自己孩子的情况,是6岁的孩子自己要求阅读的吗?是否乐在其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阅读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近期和长期影响,广泛、深入和持续的阅读对于词汇、思维、阅读理解能力、知识广博度、知识关联能力等等方面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2、在另一种情况,就是家长主导的填鸭式教育,或是因为攀比或焦虑或抢跑而强制孩子进行的阅读,那么答案是:未必。短期或许有成效和优势,但同时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弊端,起码仅有外力施压是不足够的。
3、每个孩子更偏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不一样,有的孩子相对更偏好聆听学习,有的更偏好触摸或互动中学习,有的可能更偏好视觉阅读学习,当然通常我们都是有能力几种学习方式共进。题主家6岁的孩子愿意通过聆听和阅读来吸取知识,是非常好的一个开始。注意保护她的兴趣和好奇心即可,不必过度紧张,同时注意保证她一定的户外活动量和同龄人社交。在消化吸收的能力和时间上,个体间也有不同∶有的孩子喜欢广泛阅读再悄悄消化,有的孩子在第一次阅读时就想刨根问底,有的孩子会选择自己默默沉思。这也像是吃饭的胃口大小不一样似的,但在大约范围内,营养均衡,消化得过来即可(孩子自己吃不消了通常也会启动自我保护),不必太刻板拘谨。
我们前面提到的「因材施教」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让整天静着的孩子学会适当调节,让一刻也闲不下来的孩子偶尔感受到沉浸和投入一件事的快乐。但引导不等于强迫,家长也要去掉完美主义情结:享受阅读,放松心情,适当提问,保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