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出版第一本书,我大胆地把这个书名定为《我已过的前半生》。我把续集的书名都想好了叫《我未来的后半生》。它是关于我这个nobody一个普通90后前30年的自传,它更可能是第一批90后经历的共同回忆传。对于父辈长辈们,可以从书中看到我们是怎么一步步承担起家庭的重责;而对于00之后的后辈们,也希望他们能从中看到我们这一批前辈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所以这本书的读者是不仅仅适合于跟我同龄的这一批90后,我们一起取暖,一起经历着的这个时代;还适合于我们的前辈们,更适合于那些也在快速成长的后辈们。
之前网上有戏称:90后就是被时代考验的一代。而身处这个时代的我,其实比起我的爷爷父亲这一代,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和思想相对就优越很多,我没有经历像爷爷那样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像爸爸时代的经济波动;在加上受当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我本身就自带“自我个性”,所以在学生时代,跟家人就很有代沟,时不时就发生大大小小的各种冲突。
读书快毕业时,当时学校已经不包分配工作了,大学生反而是找工作比较难,当时我的家庭甚至同学间都是充斥着‘读书无用论’,毕业的大学生文凭工作还不如一个中专生,起码中专生有专业对口,工作马上上手。受这个影响,家庭负担过重的我,也是没读成大学,早早进入了社会工作。
刚毕业进入了社会,工作都还没有稳定下来,房地产市场开始发力,我们只能望楼心叹。什么理想兴趣爱好,逐渐离我们远去,还清房贷,成了我们这一批大多数人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唯一目标。
后来互联网的到来,时代更加飞速发展急剧变迁,处于工作上升期的我,家人长辈们也给不了太多的指导,工作上的发展规划,个人成长上的方向,都是全靠我自己去做主。有时候会感叹自己的成长,但有时候也感叹自己的痛苦,因为找不到领路人自己摸索真的好累。
再来说说家庭结婚生子这件事,现在大半的90后都已经成家,甚至都已经有孩子了。生完了一胎,还赶上了二胎时代,压力重重的我们,多少不敢生二胎。还有一些90后也还在坚持着单身,很自由也专注于个人成长,却也遭受着长辈们的完全不认可和催迫。
这就是我这个普通90后所感受到的时代感。引用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我想在这句话后多加一句:这更是一个值得记录下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