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使用的饮食器皿自然而然地承载了很多时光的记忆。
小时候,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和外公外婆一起住的。小姨家离外婆家很近,姨父常年在外打工。因此,小姨和弟弟(小姨的儿子)日常饮食都是在外婆家。
外婆家的厨房有一条长长方方的柜子,方言叫作“家什柜”。家什柜中间放着吃饭用的大大小小的碗、盘子,盛饭的二碗摞成一摞。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和弟弟就会抢先去拿各自喜欢的碗,那些二碗花纹各异,其中有两只是印着双喜的,这碗比其他的碗质地略厚,有些像粗陶的质感。我和弟弟独爱那种碗,有时外婆拿它盛放了别的食物,我俩就会为剩下那只碗抢得不可开交,仿佛好看的碗吃起来的饭都格外香些。
那时外婆家的碗质地不均,有釉面光滑的,有手感粗粝的,还有的有凸起的颗粒,色泽也不像现在家常使用的碗那样鲜亮。这些碗的共同之处就是碗里都有浅灰色的纹路,大概是因为用久了导致釉面磨损油渍渗入瓷里的缘故吧。那些纹路细看下来每一道似乎比头发丝还细,可汇聚在一起就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斑痕了。
成年后,我住进自己的新家,新买了碗盘。我以为只要清洁干净、悉心保养,那些碗就不会蔓生灰纹。初时,那些碗确如我预料的那样光洁,可前段时间,我发现好几只碗都有了那些浅浅的痕迹。想来是我天真了。时间就是这样悄没声息地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一道又一道痕迹,蓦然回首,只剩满眼斑驳,而我们只能匆匆缅怀便又被时光的水流无情冲走。
小时候,外公是我们眼里最权威的长者。他不苟言笑,时常板着一张脸,我和弟弟都有些怕他。外公时常教导我们,碗里不可剩一粒米,跟前不可以掉一粒米,因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至今,在家里吃饭时,我都习惯吃尽最后一粒米。捧起碗来,我所遵行的餐桌规范大多都源于外公对我幼时的教导。
农村家庭里日常所用的盛饭的碗总是比城里居家吃饭的碗大些,现如今,我们回老家时,看到父母盛好的那一碗饭,总觉得吃不下,不免又盛掉一些到锅里。农村有一种碗,方言叫做“三三碗”,碗底和平常盛饭的二碗一般大小,碗口直径却比平常二碗约大了一倍,碗外靠近碗口的部分有两圈蓝色的纹路。先时,外曾祖父也曾用这碗盛汤、喝粥,爷爷奶奶家里也常见这样的碗。姨父是很喜欢用这样的碗喝粥的。
有一次,姨父放工来我现在的家里吃饭。早上,我们一起喝粥,吃些小菜。后来一次家庭聚会,姨父笑谈,说:“在丫头家里吃饭,她那碗太小,一碗粥几口喝完就得去盛粥,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多吃,常常吃不饱!”。听得大家哄堂大笑。我承诺以后一定用汤碗给他盛饭,那样就不用不好意思了。
碗里盛过的不仅仅是美味佳肴,更是累累光阴里的人间烟火。时光一别经年,那些关于碗的旧事或许只有我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