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会在某些时候,能量不足,内心匮乏的难以应对日常,像是随时可以因断电而黑屏的手机一样。一切平常不过的事情,在那段时间会像大山一样压得人没法喘气,继而爆发。
陈琳又跟儿子怄气了。
暑假的生活是陈琳最想逃避的时光。因为这意味,她又要跟儿子独处两个多月,她内心既抗拒又渴望这样的相处。
终于在放假的第七天,陈琳发作了。她并未像以前一样一把鼻滴一把泪诉说自己的不易,但思维像被魔鬼撒旦控制了一样,曾经对儿子说了一千遍的话,鬼使神差般从嘴里蹦出来。还是绕不开对儿子“摆烂”现状的担忧,担心他的身体,担心他的现状,担心他的不自律对将来的影响。这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那么软弱无力。陈琳有种严重的虚脱、无助、甚至崩溃感,因为眼前的儿子要么默不作声,要么倔强的来一句,我就是不想早睡,我就是不想按时吃饭,我就是想摆烂!倔强的脸上,同样会有一丝无助、痛苦。
陈琳看不见儿子的内心,也猜不透他为什么会抗拒做一个青春活力的少年,唯独对手机充满着热情。躺着在看手机,坐着在看手机,吃饭在看手机,上卫生间在看手机,走路的时候也在看手机。他看起来无法热情洋溢的专注到一件事情上,除了手机。
这跟陈琳心里的儿子完全不是一个样。她认为儿子应该早睡早起,合理的安排学习、运动、休息的时间,那是一个阳光十足,自律自信的少年。
陈琳在每次表演家长职责的时候,总能分割一部分思绪留给自己自省。她这种完美的分裂,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双子座的原因。但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真的在表演什么,她内心奋力的嘶吼着自己的焦灼。数不清的表演,每次内容大抵相同,这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功课。陈琳在某一刻清楚的认识到,其实自己不满意的不是儿子,而是自己的现状。陈琳一直渴求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她对自律的渴求已经渗透在经年累月里了。所以,她是一直无法接纳那个真实自我的现状:持续的熬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运动、读书、学英语。她意识当中住着一个成功且自律的女子,而她离这个目标好远。
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执念呢?她现在过的不好吗?不是的,她很好,丈夫、儿子、以及家里的经济状况都还不错。她要圆的其实是一个遥远的,儿时的梦。
原生家庭的贫穷,父母曾经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使她从小就给自己铐上了一道拯救家庭,扬名立万的枷锁。她努力学习,等的就是有朝一日,一份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加持她出现在村里人面前。
但是,一切从她开始进入全职妈妈这个角色时,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她注定没法实现自己从前的愿望了,一个三十几年前就深种的愿望。她没法接受,曾经出水芙蓉一般的出色的她,在全职妈妈这个角色里越陷越深;她没法面对那些逊色她许多的同学,却有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业,这也是她从不去同学聚会的原因。她的“有钱有闲”足以令人羡慕,但这也是她自己的伤痛、遗憾,一种难以言述的的心结。多说几句,都可被理解为凡尔赛,不知足,无病呻吟。
当陈琳将过往撕开一个口子,清晰的窥探其中的真相时,她的心绪开始平静了。她开始明白,需要拯救的是自己,不是儿子。
心理学家说,我们对别人的挑剔恰恰映射了自己的问题。儿子的行为是自己心魔的照妖镜,它让陈琳清楚的看见真实的自己,看见那个肆意索爱、求关注的小我,是如何在困顿中呼救。解决问题的办法始于,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继而接纳它、陪伴它、爱护它,直至爱满格。
爱一个人,从自己开始;改变一个人,也从自己开始。
陈琳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在上面写下:儿子,妈妈为刚才的失态向你,也向自己道歉。只要你喜欢,妈妈和你一起摆烂,直到你蓄积到足够的力量为止,为自己而改变,永远不是为别人!
此时,陈琳像一个重新蓄电的手机,又重新开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