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到007战友胡喜的一篇文章,细腻的描述了在家人团聚期间,自己一句心直口快的说法,换来了父亲无尽委屈的投诉。文章很朴实,没有什么煽情的文字,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心中有爱,一个钢铁直男也可以变得如此细腻、温情。
因为这篇文章,也引发了我自己的反思:我是如何和父母说话的?
这些年来,因为家中只有我一个孩子在外地生活,妈妈总会对我格外牵挂,从经济支持、孩子照顾,到各种细节关怀,妈妈做到了她能想到地所有。
在今年春节前夕,有天母亲很高兴的打电话告诉我,天凉了终于可以做香肠了,知道我最爱香肠,特意为我做了几斤香肠,现在香肠做好了给我快递过来。
当我晚上回到家打开快递的时候,发现香肠散放在纸箱里,在一个角落里还用塑料瓶装了一些袋装的蟑螂药,虽然用袋子包裹着,而且用了塑料瓶封着,但我的心情瞬间就不好了,第一个跳出来的念头就是:“吃的东西怎么能和蟑螂药放在一起呢?吃的东西怎么不用保险袋装起来呢?为什么要省这一点点快递费,而不选择分开寄呢?”
这边我心里一堆的指责与怪罪,那边母亲很开心寄了美食给女儿,当刚接到我电话知道收到快递的时候,她的声音轻松而喜悦,但是下一秒钟我就指责她,“为什么不把香肠装起来,这样很脏;为什么要把蟑螂药放在一起,这样很危险;你就是为了省那十几块钱,咱们不缺那个钱;你这件事做的太差劲了,如果是我爸,就不会这样不注意细节……”我听到母亲由刚开始的很兴奋,变得也很懊悔,并试图跟我解释,她这么做的初心:因为纸箱是刚拆封的,她觉得不脏而且想多装一点寄给我,蟑螂药她密封了好几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并不是不知道母亲的良苦用心,但仅仅因为对食物和药物放在一起可能的风险,而选择了所谓的直话直说。
其实我不是不知道,这些话对父母的打击,也不是不知道父母对我的关心,却为了所谓的对错,自认为是在教育父母认识风险,当时觉得必须说清楚,让他们必须清楚这个后果的严重性。但是,当妈妈小心翼翼地和我说,“那要不你寄回来,我再重新给你做,或者你直接扔了,我明天就再买材料重新做”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刚刚有些过份了,伤了父母的心,其实这不是我真的想要的结果,但我却以所谓的对错,实实在在的伤了父母的心,哪怕后面我再故意转换话题 ,嘻嘻哈哈的逗父母开心,其实父母心中难免还是有不被理解的委屈、考虑不周的懊悔以及对食物浪费的心疼。
当我读完胡喜战友的文章,内心会觉得特别特别的愧疚。是啊,我们大了,父母却老了,老了的父母如同老小孩,这个老了的小孩就像当年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一样,渴望着来自儿女的肯定,来自儿女的欣赏,来自儿女的看见,而我却像一个苛严的父母,只是去指责他们做的不够好的一点点,考虑的不够周到的一点点。
我们常常说尽孝要趁早,我们常常感慨:没有时间陪父母……其实尽孝很简单,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和大量的时间,它体现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关心,都能够去充分地体现我们对父母的爱心与孝心。
父母老了,更需要我们的用心呵护,我们的眼睛,就是父母最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