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从上周四晚和闺蜜深夜网聊的话题说起。
论:活成自由的一个我,还是活成亲朋好友期待的那个我?
再论:现在的“我”摆脱了自己曾经亲手贴上的标签了吗?
先放张截图吧。
“过不去那个坎”,成为了我毕业以来最大的快乐阻碍。
“研究生应该在大城市工作呀!”“读了这么多年书,应该在外面闯一闯。”“嗯,你应该有志气,应该找个什么样什么样的工作。”“你的什么什么工资怎样怎样。”(人家的工资,也不管咱支配呀。)balabalabala……唯独没有人问我,你觉得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呀,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呢,你生活开心吗。
这也归咎不了任何人,谁叫自己从小是别人家父母口中的“好孩子”,还考了个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也顺其自然地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听起来挺凡尔赛,但这其实成为了我开心生活的不开心来源,甚至是欲望和焦虑的源头。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做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一致。这种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吞噬了个人的自由发展。
我的“叛逆期”从研毕开始,直到现在才慢慢销声匿迹。在大家都想着如何让自己活成斜杠青年的时候,我一心想着如何摆脱这些标签,成为一个自由的普通人。
然后,轻装上阵。
摆脱这些标签和期待,挺难的,无论是自己心里的这一关,还是家人亲戚期待的那一关。所以去年一直在自己作的茧里束缚自我,追逐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何追逐的东西。
心里想着口里说着自己不想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不想按照已有的标签走过岁岁年年,但是自己又没有其他选择,或者说还没有抓住一个突破口,找到自己的人生所在。
说了这么多,起码现在对自己内心以及想要的生活状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是不是比以前好了那么一丢丢。
还是值得庆幸,竟然也开始有时间开始思考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角尖层了……其实,也就是想想,对于目前的自己来说。
总的来说,无论在何种环境和状态下,最难做到的就是随遇而安以及自我和解吧。换个词来说,也就是自洽。
摆脱标签,很重要的就是要有自洽的能力。
当下的我最好的自洽技巧就是:哎呀,你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需要吃饱穿暖的普通人儿呀!
今日周末,外面下雨,屋里我一人,雨声听着让人心生空冷,又不知道哪里飘来的腊肉香……
周天快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