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认为记忆就像写在沙滩上的字,随着时间会慢慢消失。
而加州大学洛杉机的一对教授夫妇,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漂亮的记忆力模型:
人的记忆其实分为两个强度:存储强度 和 提取强度。
存储强度并不会随着时间减弱,当记住了就永远会记住,下次再见,下次大脑还是会再度加强,所以存储强度只增不减。
我们之所以遗忘是因为“提取强度”减弱了,提取强度就遵循遗忘曲线,不复习是会逐步下降的。所以想不出来,其实是提取不出来而已。
提取强度是越用越高的,而且每一次的提取过程,存储强度都会加深。而且提取越困难,这个提取的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也就是说,为了记得更深,在“忘掉”后再度提取最有效率。
据说,一个知识点,如此忘记-> 提取-> 忘记-> 再提取…..如此”周转”7次,则会永远记住。
企业的资产核心有三大部份:应收账款、存货及固定资产。
所对应的核心指标有:平均收现天数、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上公式:
应收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款余额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
所谓货如轮转,上述作为资产中的各核心组成部分,当然是周转率越高越好。
上指标:
平均收现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 15天,代表的为收现行业,回款特别快;如超市类;
60~90天,即年实现周转4~6次,属于正常状态;
>90天,等于“N+3个月”的收款方式,通常会出现在处于弱势的供应链中,类似于供应给汽车制造厂,多是采用N+3的付款,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
平均在库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0天,即每月转一次,则代表非常出色的翻桌率;
<50天,即每两个月转一次,是行业的模范生,表现优秀;
<80天,几乎将近一个季度一次,表现算中规中矩;
<100天,多是B2B的行业
<150天,意味着一年也就周转两次,多属于工业类,如石油、钢铁等,需求旺盛;
>150天,如果不是经营得特别差就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周转时长较久,如房地产、造船、飞机等;
总资产周转率:
介于1~2之间,都是运营正常;
接近1,代表总资产仅创造了1次的营收,运营能力较为普通;
接近2,代表总资产创造了2次的营收,经营能力非常优秀了;
而总资产周转率<1, 则证明未能在1年内完成1次的创造营收,即在一个会计年度,把钱花出去后还没挣回来,通常会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所以又叫“烧钱的行业”。
运营能力的综合评定:
总资产周转率50%
平均在库天数25%
应收账款天数25%
烧钱行业的财报阅读顺序:
-> 判断总资产周转率<1;
-> 判断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是否>25%, 即在1成立的情况下,说明需要不断将钱花出去,那么需要判断手上有没有钱,越多越好;如果不符,则看平均收现天数
-> 平均收现天数是不是<15天,看是不是收现的公司;
核心是判断现金占总资产比例,因为“手上有粮,心中不慌”!
做生意的完整周期:
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天数=应付账款天数+缺钱天数
大多老板基本上会采用“快收慢付”的策略,去尽可能减少“缺钱天数”,如果做到为“负数”,那么也就是经营超棒的企业了。
但是,很多时候“收了客户的款还没有出货,而又拖欠上游供应商的款,从而将资金聚扰于自己手中”,因为资金多,而产生管理膨胀,或资金挪用,产生不可预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