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7年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老家的小雨淅淅沥沥,不自觉中自己却是那断魂的行人。

        母亲离开已经有三个年头了,而我对她的思念已经长成了我身体的一片细胞,就像我曾是她身体的一片细胞一样。

        在所有的三年以前,“清明”于我只是一个时节,没有任何意义;在所有的三年以后,“清明”于我便是了一个节日,真正缅怀母亲的日子。

        清明上午,我追寻着儿时的记忆,回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外婆家。

        不见了老屋旧窗,不见了青瓦白墙,不见了绿树红枣,不见了大鹅嘎嘎,不见了当年的卖货郎,就连屋后的大池塘也变成了民宅数数。

        老舅已经不复当年威武,姨母已经垂垂老矣,满地都是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娃娃。

        外公外婆长眠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几铲土,几杯酒,几刀纸,几个头,几行泪,还了哀思。

        像往常一样回到家,推开门,庭院空空,落叶几片,再也看不到母亲那瘦小而坚毅的身躯。

        母亲的声音就在耳边,恍如昨日,“我儿回来了”,每年每年,直到三年前的每年。

        进了堂屋,所有的摆设都和往年一模一样,只是去掉了一切鲜艳的颜色,母亲的遗像摆在显眼的位置,她是那么美丽,那么安详,她的眼睛里充满着对生的希望,她成了我的保护神,就像小时候给我的呵护。

        母亲没有安葬在公墓群,因为她不喜欢嘈杂,因为一般没有人能理解她,就像她的大部分生命是在思念和孤独中度过。

        母亲在世时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现在您终归于大地,终归于平静,终归于无忧,终归于您自己。

        我对着空气叫了一声“妈”,两泪纵横,不能自已,这个被我叫了无数次的称谓变成了奢侈,变成了永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