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李鸿章崛起之因,多认为是他在1862年临危受命率新创之淮军奔赴上海救援。
实际上,李鸿章真正崛起的机遇当为1843年结识名噪京师的学问大家曾国藩。
史载,“初以优贡客京师,以文学受知于曾国藩,因师事焉。日夕过从,讲求义理经世之学,毕生所养,实基于是。”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李鸿章回乡组织团练,期间虽颇著战功,却常遭上司和同僚排挤。
最落魄的时候,李鸿章竟被太平军追杀的窜入民房躲避,并与百姓抢夺食物。
史载,“时已逾午,饥甚,入宅不见一人,盖先避去。(李鸿章)疾往厨舍,饭正熟。灶低洼,即翘一足踏于灶沿,一手揭盖,一手取碗,直递口狂咽,不暇用筷,亦无一蔬。”
最终,还是曾国藩收留了他,并悉心传授给他军务知识。
也正是由于曾国藩的格外青睐,李鸿章才能越过湘军的一众功臣宿将,在1862年一跃成为主宰上海及苏杭的封疆大吏,奠定他以军功封侯的事业基础。
1864年太平天国覆亡后,曾国藩又帮了李鸿章一把。
先是举荐他接任自己的两江总督之位,后又保奏他担任平捻主帅,对李鸿章的提携也真算是不遗余力了。
其实,曾国藩之所以如此看重李鸿章,除了他确有才干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他和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既是同年进士,又是无话不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