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今天阅读了第17节《好教育是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就是把天下的教育,都变成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一定是聪明的教育,甚至不一定是智慧的教育。
好的教育是那种宽大如海洋,高远如天空,审慎如科学,温暖如春天的教育,但这种教育恰恰是我们所缺少的。
宽容的教育是具有宽大心胸的教育,这样的宽容是无所不包的宽容,能够对孩子和学生在生长过程中的错误、挫折、退步有充分自然的容纳,并把这种容纳转化为改变人、发展人、促进人的生命生长的力量。
我们很多时候,其实是不太能够宽容学生的,尤其是在学生犯错误和退步时。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面能够接受宽容的教育,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时我们又没有把这种宽容给孩子,带给我们的学生。
宽容性的宽大,不只是意识和态度,更是能力和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的包容,才是真正的包容。
宽大的教育,要让宽大的心胸变为现实,必须有宽大的制度作为载体。宽大制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留出宽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天性有更广大的驰骋空间。
宽大的教育,还需要有眼界的宽大。
宽大教育的极致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教育。也就是要让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存在,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达到了生命自觉的状态,此时,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多余的,教师也有同感。
当然,宽大并不意味着随意、粗疏和草率,宽大之中始终有审慎的态度相伴相随。审慎的教育,是将研究的意识、态度和方式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它力求通过研究,整体而又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实际状态,慎重选择适合学生现有状态的教育内容,确定恰如其分的教育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在宽大中,审慎的教育就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好教育。
温暖的教育是有仁爱之心的教育,是充满了温情因而温暖人心的教育。
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是润泽生命的教育,润泽的结果就是将教育的力量温暖和智慧,浸润学生的身心,使其岩棉终生,这样的教育是贯穿一生的教育,即离开家庭后,所受的教育不会停止;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也不会终止。
我希望作为教育者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这样好的教育,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一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