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写作高手,首先是要学习各项技能等各种理论。其次要提高认识。最后要做到认识与实践相结合。
一、掌握各项技能
有一套成熟的认知方法用于指导实践,能够让自己持续达到预期结果,才算真正地学会了、掌握了某项技能或能力。
第一,得到结果还不够。
我们不仅要得到结果,还要总结出一套方法,帮助自己可以持续取得预期的结果,才能算真正学会。
第二,有5个关键词很重要。
一是“你”有一套认知方法,而不是别人有。
因为认知源于实践,每个人的实践都大不相同。
你想持续得到好结果,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你的方法,直到它变得成熟,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
二 你有一套“认知方法”,而不是感觉、感受。
大多数不擅长使用方法论来学习和精进的人,都是凭感觉和感受做事的。
所以,要想在某一个领域持续成功、持续得到结果,一定要把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升华成认知和方法。因为,感觉和感受都是感性的,但认知和方法是理性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归纳总结,需要有一个升华。
三 认知方法要能够“指导实践”
有了一套认知方法还不够,这套认知方法还要能够“指导实践”,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四 要能够产生“预期结果”
认知方法还必须能产生“预期结果”,即用认知方法来指导实践,必须能得到自己所预期的结果,这样才能说明这套认知方法有用。
反之,则说明这套认知方法还是有问题。如果认知方法有问题,我们就要去分析是哪里有问题,然后进行加工优化,并不断重复该过程,直到得到预期结果。
五 要“持续”达到预期结果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叫“持续”。也就是说,你将这套认知方法多次用于实践,每次都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即能够“持续”得到预期结果,这才说明这套认知方法有效,说明你真正掌握了这项技能。
以上5个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学会了、掌握了某项技能或某种能力。
三、做到:从新手到高手必须经历怎样的过程
一、认知的过程
从新手开始学习,伴随着尝试性实践,就可以得到低阶认知。
接下来就是改进和深化认知:一方面,继续学习;另一方面,在低水平实践得到不理想结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
在改进和深化认知的过程中,我们的实践水平肯定在不断提升,但也不会一下子就得到理想的结果。
所以,改进认知、深化认识,继续实践、改进实践,这两个环节循环进行,大量重复,最终,我们从低阶认知“进化”到高阶认知,从低水平实践“进化”到高水平实践。
高阶认知用于指导高水平实践,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但一次还不行,要多次验证,多次验证成功后,我们才会进阶成高手。
二 先进行实践还是先学习认知方法
是先进行实践,还是先学习认知方法?
答案是二者同时进行。
虽然我们说二者可以同时进行,但是在开始阶段还是有侧重的,应该更倾向于先学习认知方法。因为认知方法可以指导实践,没有正确的认知方法做指导,直接进行大量、高强度的实践是盲目、低效的。
如,有些人做事情就是直接闷头开干,不懂得先找到好的认知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很容易犯错。
三 为什么无法快速取得理想的结果
一方面,只有高阶认知才能指导高阶的实践,进而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的实践水平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逐步提升的,即使我们后期掌握了很多好的认知方法,最初的实践水平也一定是低的。
四 为什么只能得到低阶认知
为什么学习了很好的方法论,最初也只能得到低阶认知呢?
因为从本质上讲,认知只能源于实践。要想知道手里的苹果酸不酸,必须亲自实践——咬一口。
另外,我们一开始学习某一套认知方法,不可能一次就百分之百地吸收,能吸收三成就已经很不错了。
五 低阶认知与高阶认知
什么是低阶认知?
第一,低阶认知是感性的,不是理性的。因为实践不到位,别人讲得再理性,自己得到的也是感性认知。
第二,低阶认知是现象的,不是本质的。
第三,低阶认知大多是片面的,不是整体的。
第四,低阶认知是模糊、可能有错误的,不是清晰、准确的。
第五,低阶认知是外部联系的,不是内部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最初我们只能看到此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外部联系,还看不清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
第六,低阶认知是僵化的,不是灵活创新的。
第七,低阶认知是纸上谈兵,不是实战。
什么是高阶认知?高阶认知是已有认知发生质变得到的,是理性、本质、整体、清晰、准确的,是系统内部联系的,灵活创新的,实战的。
第一,它不是一次成形的。首先,认知本身就是需要逐步深化的,不可能一次成形。
第二,它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世界在发展,一切都在变化。一套认知方法,今天有效,两年后未必还有效,所以我们要在变化中,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