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在朋友圈内涂鸦了一篇短文叫《机会就在当下》(见后附),没想到竟让一个16岁的高一女生写了这篇《未来》。
透过《未来》,我们能看到……后生可畏!
“心理点评视角训练营”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有人苦不堪言的同时,更多学员却渐入佳境。我真希望自己每天涂鸦的文字能够给学员们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从而理解心理助人与道理助人的差异,并能将心理助人的某些方式方法运用于生活;当然,我更希望更多的学员能够像《未来》的作者那样,内心的灵感被我的涂鸦所激发,文思泉涌。
《未来》
(青岛二中2017级人文MT2班 刘裔凡)
无论你对过去是无悔还是懊悔,今天都喷薄而来,你猝不及防,也要应声接住。在今天这张纸上,你写什么,你的未来就是什么。把握当下,无需后悔。我,做自己就好。
——题记
他虽然极不情愿,却也没做什么言行上的对抗。
耷拉着脑袋。两臂灌铅了一般下坠着。鞋底摩擦着地面,发出沉闷的“梭梭”的重低音。
“快点儿,又在磨蹭!”
妈妈顿住脚步,回头,催促声响起,百分之二百的不耐烦,似乎把他从自己的世界里惊醒。他似乎有点费力地抬高脚跟,快速跟紧了父母,朝着“新时代”心理诊所方向行进。
一路上,妈妈对爸爸同一频率同一节奏的唠叨,爸爸在沉默许久后爆发似的强力反击,他似乎听到了,也似乎没听到。
一切都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
“我喜欢帆板运动怎么了?什么是不走正道?!”他内心反复闪念着这两句话,但懒得说出口。
“唉——”他一声长叹,长的仿佛要吐出郁积已久的来自心底深处的哀怨。
一旁盛开的樱花树上不知名的小鸟,左右歪歪脑袋看了看他,“扑棱”一声,飞走了。
“老朋友,你懂我。”他从鸟儿展开翅膀中露出的颇似“√”号的流线型白色斑纹,和鸟儿起飞后侧身的角度和滑翔的弧度,断定这就是自己的老朋友——“心声”,是世界上最懂他的生物。
仰头望向“心声”翱翔的那片天空,他顺势加快脚步,在父母双双侧身回头充满爱又充满惆怅的眼神中,擦着父母一左一右掀开的门帘,进入“新时代”。
这架势,像古时皇上在侍从的呵护下进入皇宫,又像如今被纪检干部函询谈话的准腐败分子。一个个体,一对矛盾。
这一幕,心理咨询师东方先生尽收眼底。
“皇上”、“准腐败分子”,“呵呵”,东方先生不禁为自己突然冒出的词逗笑了。染得乌黑的寸头掩住了五旬男人两鬓的“白霜”,因笑容而在眼角堆起的褶子却暴露了他在时间长轴上吃过的盐、走过的路、沐浴过的风霜。
“未来一家是吧?来,来,坐吧。”他下颌微扬,示意。
“东方先生,久仰。我儿子叫未来,今年15了,你看黑的,海上晒的……”父亲一边握住东方伸出的手,一边拉开椅子,与东方先生就着桌角坐成90°。
“愁死了,俺们怎么办你说——”还没等父亲介绍完,母亲一边拉开紧邻父亲的椅子就坐,一边扬起声音,拉长腔调。
东方先生似乎没有听到未来妈的幽怨,歪头看着低头闷声站在妈妈侧后方的未来。
此时的未来,脖子扭朝门口,眼神直射向两扇门帘下方随风忽大忽小的缝隙。他像一尊雕塑,纹丝不动,只有缩在袖筒里的两只手,拇指的指甲下意识地掐着中指的指尖,有点点痛,却让他感受到些许快意,就像风吹门帘袭来的一股清凉。这痛感,这快意,不妨碍他站成一尊塑像。
地球又转动了丁点儿。
未来度秒如年。
“要不,这样,孩子,你去隔壁坐会儿。”东方先生抬手指了指左侧的休息室。
“呃?嗯!”像睡梦中被叫醒,未来恍惚中收回的目光,落在东方的眼角,最初深深的褶痕似乎即将被熨平,变成浅浅的鱼尾纹。这纹路,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心声”,心里不禁一爽,但同时也升腾出一句话:“鸟,不是鸟;我,倒是鸟。”
未来两步走出咨询室,进入淡蓝色装扮的休息室。
班得瑞的轻音乐《清晨》萦绕着整个房间,声音不大,也不小。
未来觉得东方先生颇有水平,虽然未曾听到他的只言片语。
他凭直觉这么认为。
休息室的布艺沙发是符合人体工学的,未来以半躺的姿势舒服地包裹在里面。他索性闭上眼睛,脑子里映出时常与自己为伴的帆板和那片蓝澄澄的海……
隔壁。咨询室。哀怨悔恨的气息,包围了东方先生,像是浓重的海雾。
……
“如果能退回到15年前,重新养育一次,这孩子准不会这样,唉——”未来爸郑重地,夹着长叹。
“放着好好的重点高中不报,非要报什么无一八扯的帆板学校,怎么说也不听。石头啊,这是。这将来可咋整啊?”未来妈眼里的泪水打着转,央求的口气。
“如果五年前,我不带他去尝试帆板,未来现在也不会执迷不悟了。”父亲又一次懊悔。
“是啊,谁让你带他去来着,这下好了,钻进牛角尖、油盐不进了吧?!收拾不了了吧?!”
“别人文化课成绩不好也就罢了,这孩子学习这么拔尖,可就是不走正道,唉。”
……
东方先生时而抬头看着右手侧的夫妻俩,时而低头只听不看。
“幸亏我是个重点高中的老师,能及时反思走过来的路。真后悔当初……”未来爸越说越是懊悔,脸上蒙了层灰一般,眼神也愈发黯淡,情绪的深处暗含着深深的渴望。
没等未来爸把话说完,东方先生笑起来,还笑出了声。
“东方先生,你笑什么?你怎么还笑?!”未来爸被这突如其来的笑打断了话语。
“未来爸爸,15年前,你多大年龄?”东方先生没有接话,似乎有点虚与委蛇。
“30岁。”
“再过15年,你60岁。那时,你如何看待今天,也就是45岁的你?”
他眉头紧锁,想了好长一段时间,但还是回答“无法想象”。
“我比你大10岁,从时间的维度,看到现在的你,就等于看到了我自己45岁时的样子,也相当于我又回到了10年前的2008年。”
未来爸看着东方先生不说话,显然并没有明白东方先生表达的内容。
“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回到从前,还是会重复这15年的模式?”突然,未来妈倏地站起,声音有些颤抖。
“你觉得呢?”东方先生反问道。
她手扶着桌子,又慢慢坐下。
沉默。
未来爸也沉默。
“我知道15年后的自己什么样。”不知什么时候,未来进来了。正处于变声期的未来声音一出,把三位沉默中的成年人惊了一下。
未来爸和未来妈惊诧于沉默了好多天的儿子突然开口。他们扭着头,睁大眼睛,微张着口,齐齐看向儿子,露出滑稽的夫妻相。
“15年后的我,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帆板教练。我喜欢帆板,现在好好练,将来考到体育大学,以后当教练,多好啊。为什么非要按你们说的考重点高中,考北清?”
“你们也不用整天在我跟前念叨着后悔、后悔。我可一点都不后悔,幸亏几年前我接触了帆板,要不,我还不知道自己在帆板运动上有天赋。”
……
未来又补充,边说边有点小激动,语速越来越快。
“你们俩应该向未来学。”东方先生欣喜地说,又以眼神为未来点赞。
“如果能回到15年前,你们俩一定觉得到处都是机会,教育孩子也不例外;同样,你们俩现在就是从15年后回来的啊,怎么就看不到机会而总是后悔呢!”说这话时,东方先生语速缓慢,但异常坚定。
又是沉默,长时间的沉默。
一阵凉风从门帘里吹进来。
“我明白了。”未来妈好像从另一个世界回来。
“可我还没明白。”未来爸依然一脸疑惑。
“那是你在装糊涂!”未来妈的大嗓门突然开闸,直盯着丈夫怒怼。
说完,拽起丈夫,拉着儿子的手。
付费。
离开。
看着左右门帘被大幅地掀起,又被随即松开。听着门帘重重碰在一起发出的“砰砰”声。东方先生怅然:沉浸在后悔中,会让人不能自拔,毫无作为;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抓住今天,就抓住了机会!
“希望15年后,他们不再懊悔过往。”东方先生祈祷。
未来一家三口一进家门,便接到快递。拆开,一张大红色证书赫然入目:未来同学荣获“舵手杯”全国青少年帆板比赛冠军。
“儿子,吃完饭咱们再好好聊聊。说说你的打算。”开悟的妈妈边说,边把证书摆如书柜的玻璃窗里,转身打开音响,“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激越的旋律弥漫了家里每一个角落,这是爸妈爱听的歌。
“我的未来不是梦……”
未来哼着这首不知听了多少遍的曲子,走到阳台,推开窗。
“扑棱棱”,“心声”似乎又一次读懂了未来的心声,划着美丽的弧线飞来,立在窗外的晾衣架上。
“心声”认真地看着未来。
未来欣喜地看着“心声”,眼前还浮现出心仪的帆板和那片蓝澄澄的海……
附:我3月11日的涂鸦
机会就在当下
因为16岁的儿子不爱学习,这一家三口走进了我的咨询室。能看得出来孩子极不情愿。为避免造成伤害,我就让他先离开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听这对夫妻叙说。具体内容不便透露,但如果总结一下完全可以用“后悔”俩字概括。当然,在表达后悔的时候,我能听出他们内心的期望,正如那位父亲所言:“若能退回到16年前让生活再过一次,我们定能够养好这个孩子!”
我笑出声来。
他就问我笑什么,因为觉得对其“自我强度”(ego strength)还判断不清,我只好先与他虚与委蛇。
问:“16年前您多大年龄?”
他:“28岁。”
问:“再过16年,您60岁。那时,您如何看待今天,也就是44岁的你?”
他想了好长一段时间,但还是回答“无法想象”。
我说:“我比您大了8岁,从时间的维度,看到现在的您,就等于看到了我自己44岁时的样子,也相当于我又回到了8年前的2010年。”
他看着我不说话,但显然并没有明白我想表达什么。
此时妻子说话了:“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回到从前,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会重复这16年的模式?”
我反问:“您觉得呢?”
她也沉默了。
我说:“如果能回到16年前,你们俩一定觉得到处都是机会,教育孩子也不例外;同样,你们俩现在就是从16后回来的啊,怎么就看不到机会而总是后悔呢!”
说这话时我的语速很慢,但口气坚定。
又是沉默,持续的时间很长。
之后,妻子对我说:“我明白了。”
而丈夫则对着妻子说:“可我还没明白。”
妻子:“那是你在装糊涂!”
说完,就拉起丈夫、叫着儿子离开了。当然,人家付了咨询费。
这算是我的咨询生涯中一次非常奇特的经历,因此记忆深刻。促使我今晨将其形成文字的动机,源自于昨天跟朋友的一次聚会。
我听一位朋友跟另一位朋友说“真后悔5年前没有听你的话,要是买了那套房,价值也翻两番了”。我真想告诉他,现在买也不晚,那个地方的房价还会增长,如果不买,5年之后还会后悔。
期间有位大我10岁的兄长,去年中风后正在康复中,敬酒时他用含混不清的话对我们说:“如果我能早几年退下来,不那么胖,也就不至于今天这个样子了。”这话不啻于晴天霹雳,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2028年的样子。我在想:如果十年后能够回到2018年,我该做什么呢?
今天不作为的人,只有后悔;抓住了今天,就是机会!
我曾经细致地观察并比较过: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脚踏实地地从事着现在的行动,而那些心理上出现问题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沉浸在过去的失败或所谓的成功当中不能自拔,便不再有当下的行动。
本来我以为这只是一个人的行为,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它是一个家庭(族)的心智模式,具有代际遗传特征。
不知道那一家三口现在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