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自诩是一个喜欢看书爱好写作的人。昨天跟师兄聊起来,才觉得自己委实算不上什么热爱看书的人。我已经不记得上次看书是什么时候了,kindle也早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我没有对出版社的概念,虽然知道不同的出版社出书的质量参差不齐,但让我说出知名的几个出版社,我倒是一时半会儿说不出来,更别提根据出版社来甄选书籍了。
我们所后面有个书店叫“豆瓣书店”。刚入所不久,就被师兄强烈推荐过。这个书店离我们特别近,过去很方便,我也曾去过几次,但不知为何对这个书店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每次都是待不了多久就走了。书店很小,泛着陈旧的光泽。走道很窄,两个人相遇总要侧肩才能过去。陈列的书都是朴素的封面,色彩很淡,看不到花花绿绿的腰封。
隐约中,我觉得这个书店不能很好地吸引我,却一直不知道为何,直到昨天看了一篇对于这个书店的深度报导,才知道问题在哪里。
豆瓣书店的书都是它的老板卿松——一个三四十岁的男子,一本本挑选回来的。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时尚书店:店里都是些畅销书,书的腰封上推荐语写得诱人心魄,店面装潢新式,有可以吃东西和喝东西的消费休闲区,有开办讲座或沙龙的大房间。豆瓣书店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书店,它几乎没有任何新式装潢,没有导购员、推销员,没有食品和饮品可供消费,也没有场地可以举办活动。在这里,畅销书很少见,更多的是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才会去看和买的书。
当然,豆瓣书店是一个商业书店,老板不是做慈善,也希望能通过书店赚钱。但是,豆瓣书店又绝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书店。开店14年来,书店的老板卿松始终秉持着工匠精神,他遵从自己的内心,认认真真地挑选出他认为好的书,买回来,卖给他书店的读者们。他不信奉市场营销、卖畅销书的那一套,他不忘初心,即便房租涨到一个月1万八,也是多年如一日地维系着豆瓣书店的本色不动摇,踽踽独行。
我终于知道,我之前与豆瓣书店的几次相遇都很短暂,是因为我是一个入世之人,说通俗点,就是一个俗人,我的文化底蕴还不够使我能够欣赏豆瓣书店里面的那些书。
我也终于知道,我读的书是多么的少,知道的是多么的局限。
看完那篇报导,我的心被狠狠地触动。
在这个喧嚣的市场经济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发达,人们对实体店的依赖不似从前。实体书店在电商的大力冲击之下,生存举步维艰。很多书店为了生存或者盈利,往商业时尚书店方向转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豆瓣书店就像一个另类,它不曾改变自己。书店老板卿松像一个执拗的孩子,坚持着把好书带给读者的初衷。哪怕书店利润微薄,夫妇俩也苦心经营着。与此同时,豆瓣书店见证了很多读者的旧时光,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明月光。这里如同一个温暖的港湾,坦荡荡地接纳着读者们的身心。
我曾也有开一个书店的梦想,但问我能否像豆瓣书店的老板一样多年如一日不改初衷,只为读者带来好书。我的回答是我可能做不到。所以我非常佩服卿松的韧性和坚持,豆瓣书店如同实体书店的魂。
这个书店离我如此之近,我却一再错过它。原是我的问题,等闲暇下来,定要以全新的姿态,去一探究竟,好好欣赏它的书,还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