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事突然问我:听说这次学生走,你哭了?
我头也没抬说道:是啊,那个气氛…关键很多人,想再见一面真的不容易。
仔细想了想,能这么大方面对自己的情绪已经是好久没有过的事情了。
出差之前,领导跟我说:你得列个镜头清单,否则过去就过去了,等到需要素材的时候就很麻烦。
从前没觉得拍人像是件怎么样的事情,直到这次有了标准才发现,好!难!啊!尤其是,为什么大家要一直动?…
会操前一晚,带着挫败感和一点不服输的心情加了鹿组长的微信,我用小视频把相机型号和拍摄条件以及问题描述给他,然后设置好各项参数准备第二天好好实践一场。
这一个夏天,都在跟“整洁的相册”做斗争。
1秒的镜头舍不得删,个别人拍糊的舍不得删,相册里还有不少各种角度拿来练习的照片、舍不得删。留着干嘛?
有时候1秒的镜头正好需要,拍糊的照片里,有其他人清晰的脸,也许他们需要,至于各种角度的…从里面挑一张好的。
于是,我在纠结里错过了很多和大家一起相处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这场“完美工作”的自我要求里,我做了一件非常非常低效努力的事情。
从这件事情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类似的影子。
所以,自己是有多害怕分离?
生怕一个“丢弃”,错失。于是拥抱所有喜欢的东西。
在整理组待了两个21天,越来越觉得整理家的同时,对内心活动的触感也逐渐敏锐起来。房间里大大小小的东西,都写满“在一起”。我常常在身上带一些比较冷门的救急小物件,现在看来,好像明白点什么了。
在风风火火奔向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打开所有触觉感知每一个角落。又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不间断开放某些触角持续感知获得认可的部分。然后,将感觉,悄无声息地表现在我们的字体里、行李箱里、大衣柜里、钱包、手袋里。
真正厉害的整理,就是帮你挖出生命里最初的状态。一种空无一物却丰盈的内心。
复乱,是给自己一个善意的提醒,提醒有没有在希望的轨道上走。接受你当下所有的状态,试着像小孩子一样打开感知世界的触觉。
最后软软地打个广告,价值变现研习社-❤️空间物品整理组即将招募新成员。欢迎你,用心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