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次成校上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了凡四训》第一部分。课上完,我的情绪依然沉浸在书中,不能释怀。这本书我细读过,也曾经写过相关文章介绍,时隔多日重读,依然会有荡涤心灵的作用。
《了凡四训》是袁学海写给儿子的家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本人幼年遇到孔先生,算他命中祸福,可谓是纤毫不差,因此,他以为一生所有皆是命中安排,对人生再无更多企图。后遇云谷禅师为其讲法,让他拨云见日。
孔先生的推算是如此灵验,袁学海哪年哪月考试能考多少名都能被算定,云谷禅师却说:人终为阴阳所缚,当然是有命运。但,只有普通人的命运是固定的,极善之人与极恶之人,命理之说都拘他不住。为什么呢?皆因“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太甲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也是说天生的命运可以改变,唯有自己积攒起来的恶行,会给自己招来祸害。又说:《易经》里讲趋吉避凶,如果天命一成不变,吉如何趋,凶如何避呢?
禅师的一番话让袁学海幡然醒悟,他放弃命运之说,用切实的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改名为“了凡”,意为结束凡人的生活,开启不一样的人生。孔先生之前算他的命都非常灵验,自从他决意改正自己的不足以后,孔先生的算法都失灵了,他中了进士,有了儿子,寿命达到73岁。而按照命理之说,他无缘进士,命中无子,只能活到五十三岁而已。
这本书是袁了凡在六十九岁时写给儿子的,他用自己的一生经历来证明:人可以改变命运。像他这样一个笃信命运且被屡次“算中”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打破命运的安排,何况你我呢?
这本书被广泛流传,被香港中华道德学会誉为“改造命运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光明前途,是创造幸福的宝典”。我以为,如果大家都能吸收到本书的思想精髓,此言不虚。
人生世间,多欲多求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求?云谷禅师肯定了追求富贵功名的正义性,但他强调:必从内改变,积德积福,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此为内外双得;如不反躬自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则是内外双失。
真是一语中的,正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应该牢牢记住的。如果我们都能从内改变自己,又何愁不能推开幸福之门呢?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比如大家熟知的《红楼梦》中的黛玉与湘云,皆是家道败落的大家闺秀,湘云乐观、豪爽,而住在贾府备受关照的黛玉,却总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痛苦,常常哀怨、哭泣——我个人以为是她的性格使然,而并非真的过得很惨。
抑郁伤身,黛玉早早就死了,否则,也许就能实现心愿了呢?湘云嫁得如意郎君,可惜好景不长,丈夫去世了——这是小说家的安排,如果是在现实生活里,倒未必会是这个结果。《红楼梦》的读者们,有多少是湘云的粉丝啊,像红学泰斗周汝昌老先生,就是最喜欢湘云的。
世间凡人,生活中的悲欢又有多少不是自己性格所致呢?今日之悲,往往不会空穴来风,皆有前因,是自己没能在坏的结果显露之前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所致,有多少真的是老天的安排呢?如果真的说是“命”,不过就是上天按照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到最后时刻水落而石出了罢。
所以,《了凡四训》里说:想要改变命运,第一步当在改“过”——自己性格中的种种不足。如袁了凡总结自己:多言耗气,喜饮铄精,好彻夜长坐等等,这些缺点,不仅不宜生子,且不宜养生。他决心改过后,能够比命中算定的多活二十年,不是必然的吗?
因此,所谓的“改命”说,听起来似乎神乎其神,近似迷信,但却正是科学所证明的道理——事物发展有其规律,选择正确的道路,必然收获善果,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必然结出恶果,如此而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因此,我们才会有不如意或将会有不如意。那么,尽力去改改自己的毛病吧,迈出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