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姬的机会很快来了。
过几天,晋献公准备出去打猎,到时会离开国都几天。这是个下手的绝佳机会,骊姬算好时间,开始动手了。
她假借晋献公之命派人通知申生:前些日子,我梦见你母亲齐姜了,请你速去祭祀。
原来,按照当时的规矩:如果梦见已故的先人,都需要去祭祀一下,以慰在天之灵。
听说父亲梦见了母亲,申生不敢怠慢。他在曲沃的祖庙里祭祀了母亲齐姜。然后,按规定将祭祀后的一部分酒肉献给了父亲晋献公(归胙(zuò,音作)于公)。
当然,按照骊姬的时间进程,此时晋献公赐好出去打猎了,所以申生并没有当面将酒肉献给晋献公,而是被相关官员先接受下来,然后等晋献公回来之后,再代为献上。
骊姬就利用中间的时间差,搞了个小动作——在酒肉中下毒。
申生,这回看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脱老娘的五指山。
六天之后(一说两天),晋献公打猎回来了。
官员们赶紧将太子送来的酒肉献了上去。听说太子祭祀过齐姜了,晋献公心里颇有几许欣慰。
虽说自己早有废立之心,可是太子近乎完美的表现,多少让自己有些不忍。唉!暂且不想这些不痛快的事了,先喝酒吃肉,爽快一把再说。
于是,他先用一杯酒祭地。可是,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地面居然起了激烈反应,隆起了一个土包(公祭之地,地坟)。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酒肉有问题?
他又让人找来一条狗,让狗吃了块肉。结果,狗当场死亡(与犬,犬死)。
难道酒肉有毒?
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因此再找来一个太监进行试吃。结果,可怜的太监也当场毙命(与小臣,小臣亦毙)。
这时,一旁的骊姬假装惊恐万分,哭泣着对晋献公说:这是太子想害死您啊(贼由太子)!
申生听说自己献的酒肉有毒,整个人都蒙了,心慌意乱之际,他匆匆忙忙逃回曲沃。
与此同时,晋献公开始愤怒了,他下令处死了申生的老师杜原款。
教不严,师之惰。太子变成这样,你罪无可恕。
杜原款,太子的老师,就以这样收场的方式出场了。
不过,晋献公虽然不满意这个老师,但他却是个十分尽责的老师。因为他在临死之前,仍然不忘教导太子,托人捎去口信说:
老臣不才,未能帮太子您度过难关,以至于被杀,但是也希望太子能恪尽孝道,不避艰难,杀身成仁,以成令命。
什么?不避艰难,杀身成仁?
世间怎么会有如此愚腐的老师,竟然教导学生冤死,以博得一个好名声。
是的,你没看错,杜老师的遗言就是这样交代的,而太子竟然也答应了。
唉!有其师必有其徒啊!难怪太子会一直留在晋国,不避位出走。
晋献公虽然十分愤怒,却还没有失去理智。
他并没有立刻下令处置太子。以他对太子的了解,他似乎仍然不太相信儿子会毒杀自己,他希望儿子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骊姬见晋献公对申生仍然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担心事出有变。
如果父子两人见面,那自己所做的一切肯定都会暴露,不行!我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们见面。
为此,骊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曲沃责难申生,企图逼他自杀。
其实,骊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父亲的猜忌,老师的遗言,骊姬的馋言……一切的一切,申生已经累了。
思索再三,他最终做出了一个令人心痛的决定:
自杀!
当时也曾有人劝他:你可以去申辩啊!相信国君一定会明辨是非的。
可是,他却回答:父亲老了,如果没有骊姬,他会睡不着,吃不饱。如果我去申辩,骊姬一定会获罪,失去了骊姬,父亲也就不快乐了,他不快乐,我也不会快乐。
子孝如此,闻者潸然。
那人又建议说:既然不去申辩,那你可以逃亡啊!
然而,他却回答:国君还没查清我的罪过,如果背负着弑君的罪名出逃,天下又有谁会收留我呢?
罪责之身,无处可逃。
申辩,你不忍辩;逃亡,又无处逃。那么还有什么路可走?
只有死,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他相信,如老师所说:后人终将还我一个公道,给我一个令名。
鲁僖公四年,太子申生在曲沃新城上吊自杀。因为他的孝仁,后来被谥为恭君。
最终,他用自己的善良杀死了自己。
可是,你可知道?
你虽然完成了自己的善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是整个晋国却因此陷入了动荡之中,几世不昌。
你可知道吗?
父母责备,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免使父母陷于不义之中。
你是忠义的,仁孝的,但是你也是愚昧的,可悲的。
骊姬终于如愿以偿,逼死了太子申生。
其实,骊姬会逼死申生也曾有过预言。
当初,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时,本着大事必问神明的原则,也算了一卦,严格来说是算了两卦:占卜师分别进行了占卜和占筮。
占卜得到的结果:不吉利。而且卦象说:会专宠生变,最终偷走国君您的公羊(指申生),而且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十年还有臭气。
占筮得到的结果:吉利。
按照行规,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遵从占卜的结果。
占卜师也建议晋献公遵从占卜的结果,不要立骊姬为夫人。但是,此时的晋献公早已被骊姬迷得神昏颠倒,哪里听得进占卜师的意见,仍然立了骊姬为夫人。
最终,预言成真,骊姬成功偷走了晋献公的公羊。
然而,申生之死并不是结束,恰恰相反,这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因为根据预言:晋国还会有十年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