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39讲(1)

1、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仁德之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讲。一是存心仁厚,二是处处谦卑,三是能够以身作则。

2、先做到了才说是圣人,说了以后再做的是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叫骗人,那我们要做圣人或是贤人,不要作骗就对了。

3、“师志”就是把老师的事情当做自己的志向,虽然我们自己能力不强,但是我们要尽力去依教奉行。只要心中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去做好它。那么确确实实一个人所处的境界,完全是他的心感召来的,能感是真心,所感是境界。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4、为什么现在是流俗众,仁者希?因为失教了,没有圣贤教诲,不明是非善恶。那么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不要再让圣教埋没,要让圣教彰显,我们要有信心,只要真正把圣贤学问扎根扎好的人,绝对不会随波逐流,绝对可以从一个人转一个家,一个团体,一个社会。

5、我们会跟小朋友说现在这个社会你不丢垃圾,但是别人有可能会丢垃圾。我们从小就要让孩子有“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态度。而且告诉他们五加二绝对不能等于零,有可能是小于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细讲弟子规 第五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02月 诸位朋友,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提到家庭有两个很重要的主轴,...
    林小影Lisa阅读 3,746评论 0 0
  • 细讲弟子规 第四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02月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早上我们提到,学习一开始的态度很重要...
    林小影Lisa阅读 3,616评论 0 1
  • 12.13学习弟子规第六周复讲 12月13日,根据学习《弟子规》第六周要求,复讲如下: 学习总叙的解释 弟子规:弟...
    耿科阅读 3,573评论 0 1
  • 《弟子规·总叙》 “弟子”的意义 圣人的话非常地简洁,他把做人、做事最重要的七个纲领一句话就讲完了。“弟子入则孝,...
    田淼田子厚阅读 2,773评论 0 0
  •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
    荒草_冯权加阅读 3,649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