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羡慕小小文章洋洋洒洒,可听过她说普通话?

其实,我是俗称的“资深美女”(zhong nian fu niu),已经不太会被鸡汤激荡的汹涌澎湃了。

因为某篇对点味口的文章关注了她,没事的时候也会看上几篇,最大的感慨就是:她可真能写啊!好象只要她愿意,不管什么话题,她都能犹如滔滔江水绵延,如果不是怕篇幅太长,完全可以永远地流淌下去。

因为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口拙嘴笨,有时想表达个啥自己说的心急上火,对方还一脸茫然,看小小老师开了《21天轻松高效写作培训》,有钱有闲,又想改变,那就上呗。

然后……然后……然后就成了她忠实的粉。

1. 丑不要紧,我正走在变美的路上

话说,国庆假期间看她发的一篇文说在练普通话。心里想,已经培训讲师了还练普通话?是要奔主持人去嘛?!

第一堂课一开口,哎呀妈呀!是她本人嘛?咋听着象没进过城的?练了还这样?那不练该是啥样捏?!前三期的学员咋听下去滴?听的懂?这样的普通话也敢讲课?……

I 服了 U.

小小老师接着发了一篇文章《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说她在练普通话时由外行渐进内行的顿悟。

第四堂课,就让我们刮目相看了:你能感受到她努力地控制说话的节奏,努力地每一个字咬清楚,咬准确。

这堂课一结束,同学们立马赞声一片,小小老师不愧为老师,溢美之词不会让她飘飘然,忘乎所以,拿出她一贯的高效务实作风,让我们把她咬不准的字挑出来。

除了个别几个字,应该不会让第五期的学弟学妹们如我们一样诧异了。

没有谁会随随便便地成功。许多的成功人士都是不怕爆短的人,有勇气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地去提升,最终活成了不一样的烟火。

作为四期学员,能亲身经历老师普通话的蜕变之路,也是一项福利哦!

2.唯有敬业方卓越

小小老师认真敬业的态度尤让我们敬佩。

我们这批学员160个人,要求我们每天一篇,至少两天一篇,如果没有达到要求要自罚红包。满三篇发一次作业,她一次看三篇作业。

纵观打卡情况,基本上都跟上节奏,但也有已运作自媒体的高手日更,甚至日更二篇,所以平均下来,每天老师要看并点评70~80篇作业。

收到小小老师第一次的作业点评,那是相当地激动:每一篇都有评说,还有总括,关键是还说的非常到位。你一看,可能还有点不服气,但回头再细看自己写的文字章,好像确实存在的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群里有同学说:收到老师凌晨两点钟发的邮件。许多学员收到老师点评的邮件以后都非常的兴奋,晒老师的点评,再把自己的文章贴出来,看来看去,都是非常地感慨:老师真辛苦啊!老师真有水平啊!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水平自然非同一般,但小小老师读文之快,抓问题之精准,点评之到位,信手拈来,出口成章,让我们不由的不佩服。

一位同学的文章,把我们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老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作者的功底还是不错的,所以即使是胡扯,也有人会认为写的很好。这就是文字的掌控力强了以后,写的文章让人舒服了以后,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你怎么写别人都会喜欢。

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通过小小老师条分缕析,我们也只有跟着作者说“是”的份了。

另一位同学的文笔颇有咪蒙之风,我们一帮小伙伴惊呆了:我们身边竟然潜伏着大咖,你咋还来上课呢!

整篇文章诙谐幽默,潇潇洒洒,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是……亲爱的,你最终要表达的主题呢?你想表达什么?

作者说,我想表达,有梦想,加上努力,在哪里都可以过的很好。

你文章中表达出来了么?

话说虽然老师这么说,我还是认为那是一篇很干脆很漂亮很励志的文章,不能表达随处,至少表达了高枝而栖。

整篇用她偶像的一句话做主题,文章前半部分展开的很好,后半部分也无伤大雅,就是小小老师说的,你文字掌控能力强了,怎么写别人都喜欢。哈哈!

初学者有个最大的毛病,文章中充斥着许多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因为写的艰辛,所以写出来的东西都舍不得丢;还有好不容易有个兴奋点,好不容易让自己感受一把信马由缰,但是内容只嗨到了自己,跟主题一点扯不上。

一个因为嗨,看不出来问题;一个因为蔽帚自珍,舍不得丢弃,再加上又想抒情,就想励志,又想卖干货,整篇文章就会主题不明确,显得非常的散而且拖踏——总结老师点评。

3.学以致用,博采众家之长重要,更重要的是——为己所用。

小小老师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

我们的六节课,满满全干货。小小老师对自媒体写作是下过苦功夫的,从选题到起标题、从如何开头到文章结构,整个给我们剖析了一遍,简单而又全面。

其中不乏经典之言让我尤为赞同。比如,框架搭好后,你只需要做填空就好了。

还有:写作是有套路的,许多名家说没有套路,是因为他们已经化有形于无形。

曾就此说与老公,老公不认同,切!他那是有意把自己归为名家之列。

但她更强的是她的执行力和自控力。

她文章中经常说到:“其实这个理念也不是我原创的,也是时间管理大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它真的非常有用。”诸如此类的话,她看到了,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大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用起来。

其实我也是博采众家之长啊!关注了N多的公众号,收藏了几乎塞满内存的干货文,鸡汤文……但只是看过甚至都没有回看,更没有深入思考,更少有把精华转化成自己的行动。

她一但自己知道了什么是最重要,她就会非常坚定地执行。

“保证把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情做好,即使其他的事情做得不够多不够好,我们也不会觉得这一天白白浪费。

比如我每天写出文章了,我就觉得这一天没有白过,如果哪天一个字没有写,即使讲十节课接几个广告,心里也还是觉得焦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她确认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写一篇文章并推送。

所以每天早上九点钟,当我们睡眼惺忪匆匆忙忙地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时,人家小小老师已经可以悠闲地坐在窗边洒满阳光的摇椅上,一边品着袅袅飘香的咖啡,一边看着喜爱的书,开始享受了。

等等。。小小老师,您确定不是有意这么安排的么?你确定不是要刺激我们吗?

我还是自己刺激自己吧!把这一幕定格在脑中,当走在难走的上坡路上时,愿这一幕幻化出无穷的力量,激励我勇敢前行。

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这样!
4.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沟,挤挤总会有的。

许多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小小老师说她每天只工作三个小时,羡慕煞了多少人。甚至有的学员说,就是冲着她的每天工作三小时来的。

小小老师说:每天工作三小时?不,现在快三十个小时了。小小老师有了新的追求,所以也在文章中牢骚着。

但是且慢,不吃不睡也只有24小时,她哪来的三十个小时?

那是指她的时间利用率高,效率高,她一天所做的事,可能相当于一般人30个小时做的事。

比如,她构思一篇文章只几分钟,我们可能数小时也不一定能搞定;她一小时3000-4000字,我们几天也不一定能搞出这么多。

但是牢骚归牢骚,追求永不停步。

小小老师在《我是怎么做到每天只工作三小时的》介绍过刘墉的做法:

“我记得刘塘曾经在文章里写过,他会利用煮咖啡的时间构思一篇文章,会利用看新闻时的广告时间发一个传真。所以,即使他身兼数职,看上去依然悠闲得很,依然有大量的时间写文章。”

我们夸他普通话有进步的那个晚上,她利用睡前的碎片时间练,结果一兴奋,又练到十二点。

如果你真正的喜欢一件事情,想做好它,它就会让你牵肠挂肚,让你充满激情,让你一有时间就会想到它(此处可以回忆初恋)。

做事情当然有从从容容的时间最好,但象我们又要工作又要家务,还要带娃,哪里能有多少从容的时间。所以只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只能采用多任务操作系统

拿写作来说吧,其实,如果你真正的构思好,素材充实,坐在电脑前的时间会少很多。

思考是脑力活动,当做信手拈来的买菜做饭做家务时(我目前只能这个信手拈来),当跑步的时候,通勤的时候,都可能构思组织文章。

比如有一天上班的路上,突然就想到了一个故事,赶紧掏出手机录了下来。晚上回家,稍加整理,就用上了。

对我来说,我觉得最缺乏的是输入不够,深度思考不够,前者可以通过《喜马拉雅》等音频电台解决,后都脑袋就长在自己头上嘛,做那些机械式的只需动手动脚的事情时就充分利用呗!

小小老师专门强调了要得到家人的支持这一点也启发了我。

虽说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但受的仍是贤妻良母式地教育,家里的大事小事大包大揽,任劳任怨,自己能做的绝不会让爷们插手,活活把自己累成狗。

听了小小老师的话,老公出差回来,就跟他说:我报了一个写作班。老公怔了一下,没做声。我接着说:就是说,我可能顾不上你了!

呵呵,老公还是通情达理滴,其实他是会做菜滴,而且又舍得放料,手艺比我还好,是自己一直不给人家机会嘛!嘿嘿。

小小老师传授了许多的经验,也包括她自己做的不好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理出了对我来说感受最大的四点。

小小老师说:一件事情如果养成了习惯,你还会觉得困难么?当然不!

希望把这四点努力坚持做下去,养成自己的习惯。相信即使成为不了不一样的烟火,至少也会离自己想成为的模样更近点。

努力!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那一年 那个夏天 我的暑假几乎都在等你 每晚大厦的巷口总能看到 我望眼欲穿的等你 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细雨霏霏 我执...
    双鱼座cy阅读 2,635评论 20 18
  • 在梦里 我做了一个梦 后来我醒了 才发现是个梦 后来我又醒了 才发现 一切都是梦
    pampa阅读 1,018评论 3 1
  • 说这个话题前,先说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去年夏天,天气特别炎热,每天都像下了火一样。八月份的一天傍晚,我和孩子想去山...
    行云流水joy阅读 1,535评论 0 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