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用户画像,就是别的机构有一张你的素描,知道你长什么样,描的不仅仅是你的外貌,还是你的性格、喜好、生活习惯甚至是教育背景。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处在比较愤怒的情绪,因为刚刚想用百度查什么东西,结果打开www.baidu.com之后,却被搜索框下边的低质量新闻吸引,然后点了进去,然后证实了这条新闻确实没什么水平,退出来时已经忘了我要搜什么,想了好久也没想起来。
之前keras作者François Chollet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人工智能真正的危险不是机器将在某天取代人类的工作,而是拥有媒体控制权的机构会用算法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控制民众的行为。
我大概是之前百度过什么影视作品之类的,然后百度就给我推了一条电影新闻,并不是说广告的推荐模型或用户画像有多厉害,但是它确实把我的注意力成功转移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候,就变得很愤怒,然后特意去退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动登录的百度帐号。
这可以引申出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到底什么样的推荐算法才是好的算法?
那条影视是成功的推荐吗?首先,它引起了我的点击,从吸引流量的方面来说,确实是一次成功的推荐。但是它干扰了我的正常搜索活动,考虑到新闻的低质量,它也浪费了我的时间。
这个时代,媒体公司已经不再服务于大众,而是服务自身的流量。与之类似的短视频,一个又一个上翻操作,一个有一个视频刷到根本停不下来。所以到底是你在玩游戏还是游戏在玩你?
回到推荐算法,他的训练数据肯定是我之前的搜索记录,的确,我搜过电影信息,但是我也搜过LSTM啊,我也搜过知识图谱啊,但是推荐算法却只推荐了最能吸引人的电影相关的新闻,大概是算法也知道我曾经是个不爱学习的人?或者训练数据瞄准的目标就是吸引“漫不经心”状态下的人,或者是瞄准人的潜意识或前意识,而不是我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真正所关心的事(心理学应该对各种意识有更清晰正确的定义,在这里只是猜一下)。
如果吸引你点击新闻,为什么我不用最有效的方式呢?如果我可以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获得那笔利润,又有什么能阻挡我选择最有效的那个方式呢?